据光明网报道:由光明日报社与中共中山市委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近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全国50余家媒体领导和代表出席。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王晨发表题为《提升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全球影响力》的书面讲话,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外交部党委成员、部长助理马朝旭分别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庹震,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外宣办主任、政府新闻办主任莫高义,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等出席论坛年会。外交部新闻司领导严家蓉就2012年中国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进行了点评。
王晨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对进一步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新的要求。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的召开,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国际新闻报道工作,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在讲话中,王晨对今后的中国国际新闻报道提出四点要求:第一,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更加重视国际新闻报道;第二,参与全球媒体对话,增强话语权主动权;第三,承载中华文化精神,展示中国独特视角; 第四,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国际新闻论坛”1999年由光明日报等媒体共同发起成立,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四届年会,其宗旨是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水平和加强媒体间相互交流与合作。10多年来,论坛在扩大中国媒体影响力、传播力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晨:提升中国国际新闻报道的全球影响力
——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对进一步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新的要求。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的召开,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做好国际新闻报道工作,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我谨代表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对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过去一年来,中国国际新闻报道在有效覆盖、落地入户、传播技术等方面都取得重要进展,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进一步提升。从事国际新闻报道的编辑记者密切跟踪研究国际形势,贴近受众信息需求,着力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新闻报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为表达国家立场、维护国家利益、展示国家形象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向从事国际新闻工作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敬意!
党的十八大深刻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在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在经济、能源、安全等领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将顺应历史潮流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分析和科学论断上来,统一到十八大对我国对外工作的全面部署上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着力改进报道方式,努力体现中国水准,表达中国立场,展示中国气派,传播中国声音,使受众及时了解国际新闻事件,准确把握世界形势发展变化,正确认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处的国际环境。在此,我想提几点意见。
第一,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更加重视国际新闻报道。国际新闻报道是关系我国国际传播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得到世界各国人民支持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必须重视国际新闻报道。在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形势下,重视国际新闻报道,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必然要求。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建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传播能力,既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也要大力宣传我国是国际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切实实践者,彰显我国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道义力量,及时准确有力地发出中国声音,提高国际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第二,参与全球媒体对话,增强话语权主动权。在当今舆论格局下,世界重大新闻大多源自西方国家一些主要媒体,这些媒体对事实的选择及其体现的立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受众对事件的关注度和态度倾向。在重大国际新闻报道中,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充当别人的传声筒和扬声器,要坚持实事求是,“以我为主”,在坚持真实、客观、公正报道的同时,努力运用能够体现中国立场的事实、角度和语言加以报道和评论。在报道评论事关我国国家主权安全等核心利益问题时,要旗帜鲜明宣示中国主张,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开展国际新闻报道和评论,要准确把握我国对外政策,关注地区动荡局势背后深层次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原因,展示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要加强舆情分析,及时回应受众关切,努力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第三,承载中华文化精神,展示中国独特视角。中国国际新闻报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发挥全球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中国国际新闻报道所蕴涵的新闻观、价值观同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紧密相连,为丰富世界文化、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要善于发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倡导国际新闻领域的交流对话与合作,展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魅力。要倡导与我国和平发展理念相一致的新安全观、国际责任观、地区合作观,在国际新闻报道中体现中华文化秉持的包容开放品格。我们要主动从中国人、中华文化视角,分析解读国际新闻事件,打造既有全球视野、国际水准,又富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新闻精品佳作。
第四,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当今世界,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和国际舆论格局的深刻变革。新媒体能体现先进生产力,也可以表现先进文化,我们要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运用好发展好新媒体,努力形成多媒体产品形态和全媒体传播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国际传播能力。近年来,包括光明日报在内的中国主流媒体,加快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形成了移动互联网、手机媒体、电子报刊等一批新的媒体形态、媒介终端和信息传播平台,互联网国际传播能力大幅提高。我们要继续抓住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机遇,迎接新媒体提出的挑战,支持主流媒体抓住机遇,统筹各类传播资源,加快各类媒体形态融合。继续支持主流媒体培养能够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熟悉新媒体应用和管理、精通新媒体通用规则和政策法规的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 为加快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程度更加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了解中国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了解中国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角色和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闭幕后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新闻媒体要继续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作出努力和贡献。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世情、国情的深刻体察和准确把握,表达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分析国际形势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准确把握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出现的重大调整,以奋发有为的状态、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创我国国际新闻报道工作新局面,为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认识了解,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展示我国良好形象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为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