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正文

袁隆平:理论上长沙可达水稻亩产3000斤

A-A+2012年12月22日09:07华声在线-湖南日报评论

  超级稻冲击亩产1000公斤

  袁隆平提出新技术路线图

  本报12月21日讯 (记者 胡宇芬 左丹) “理论上讲,也就是从水稻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来看,水稻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长沙地区可以达到亩产1500公斤。如何实现呢?那就是要研究出高收获指数、高生物学产量、高杆、高抗倒伏的‘四高’品种。”今天,在省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年度总结表彰会上,袁隆平院士描绘了他提出的超级杂交稻发展的新技术路线图。

  目前,我国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目标已经基本实现,并开始了第四期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目标攻关。会上,袁隆平给“四高”品种画起了像。他说,首先要收获指数高,当然收获指数是有限的,一般在0.5左右,也就是一半草一半谷,再提高的可能性不大,所以还要靠提高生物学产量,而提高生物学产量靠的是高秆。同时,要抗倒伏性能高,如果倒伏农民就收不到谷子。

  袁隆平用一句话简单总结了新技术路线的关键之处,即“水稻产量与植株的关系是呈螺旋式上升”。上世纪50年代前,水稻是高秆,有1米七八高,草多谷少,收获指数为0.3左右。上世纪60年代,中国最先培育出了矮秆水稻,秆高七八十厘米左右,收获指数提高到了0.5,亩产四、五百公斤。其后进一步培育了半矮秆品种,秆高1米左右,亩产五、六百公斤,大部分超级稻就属于半矮杆品种。后来又发展出半高秆品种,杆高1.3米左右,亩产约为800-900公斤。而要继续提高水稻产量到1000公斤,甚至1100、1200公斤,必须发展新型高杆和超高杆品种,杆高分别达到一米六七甚至两米。

  “种三产四”工程今年增产稻谷近10亿公斤

  6人荣获第七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

  本报12月21日讯 (记者 胡宇芬 左丹) 记者从今天在长沙召开的我省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总结表彰会上获悉,今年全省50个示范县(市、区)合计实施面积882.2万亩,增产稻谷9.62亿公斤。袁隆平院士表示,按目前的推广进度,完全可以实现到2015年在湖南推广1500万亩,增产20亿公斤粮食,提前完成国家交给湖南的粮食增产任务。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力峰出席了会议。

  今年是袁隆平院士倡议实施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第6年,加大了向中低产区推进的力度。据统计,6年来累计示范推广面积已达2000多万亩,增产稻谷20多亿公斤。

  会上,袁隆平院士还介绍了正在实施的“三分地养活1口人粮食高产工程”。即通过种植一季超级杂交稻加一季马铃薯或双季超级杂交稻,三分地年产粮食365公斤,足够一个人全年的口粮,即每人每天有1公斤的原粮。如果成功,湖南拿出1/3的良田就可以养活全省人。此外,近两年在广西有5个点、广东2个点试验示范“两分田养活1个人粮食高产工程”,均已初步取得成功。

  会上,还颁发了第七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奖”。黄桂荪、许世觉、廖翠猛、张振华、蒋碧娟、张秀宽受到奖励,每人奖金10万元。两年一评的该奖项以奖励为湖南农业科研、推广应用、管理和教育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才。1987年,袁隆平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1986—1987年度科学奖,他将奖金1.5万美元全部捐献出来成立“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会”。1996年更名为“湖南省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将奖励范围扩大到整个农业领域,同时还用于资助优秀中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主持的农业科研项目。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