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主题是“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饮用水源地,保障饮用水安全”和“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11月26日至29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国家质检总局原副局长蒲长城率领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湘,对长株潭三市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现场调研和采访,先后走访了众多企业、污水处理厂以及工业园区,详细了解了长沙、株洲、湘潭以及湖南省环保厅、水利厅、卫生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等部门在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饮水安全等方面的举措。
保护环境
稳步推进湘江治污工程
为保护饮用水源地、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我省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切实加强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水污染综合整治。截至今年10月,湘江流域共淘汰关闭涉重金属污染企业883家,削减废气、废水中汞、镉、铅、砷、铬五种重金属排放量359.03吨。
长沙市先后制定实施了《长沙市湘江库区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浏阳河城区段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对长沙蜂巢、三环颜料、胜溪锰业等66个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14家非都市型小企业(小作坊)和126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实施关停并转;依法劝退、取缔非法水上餐饮经营户89家。同时,长沙出台了全国首个环境经济政策规范性文件《长沙市环境经济政策指导意见》,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了生态补偿、环境风险责任保险、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绿色信贷”、污染防治设施减排效能与财政拨付挂钩等环境经济管理新机制。通过努力,长沙市水环境整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湘江及其主要支流流域均未发生水污染重大安全事故。
近几年,株洲结合城市建设和湘江、霞湾港、枫溪港、白石港、建宁港“一江四港”整治工程,取缔湘江株洲段沿岸排污口十余个;制定了《株洲市环境应急预案》。2011年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启动以来,株洲市启动《湖南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的治理项目91个,投入治理资金44亿元,完成了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利用工程、霞湾港清淤工程、大湖治理工程等一批重金属治理项目,消除了部分区域重金属污染隐患;严格控制了冶炼、化工等“两高一资”、涉重金属及产能过剩行业准入,否决了一批涉重金属项目落地株洲。近三年来,累计关停和搬迁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线152家(条)。
按照国家环保部发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湘潭市对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分别制作和安装了15块界标、交通警示牌和宣传牌,城区水源保护区标志牌完成率100%。3年来,湘潭市在城市区域内拓展和完善管网建设,共建截污干管28公里,城市纳入支管162公里,管网已经全面覆盖至二环线内。今年底,将淘汰铁合金、水泥、造纸、制革、铅酸蓄电池等5个行业落后生产线16条,关闭“五小”企业12家。
“我省矿山历史问题严重,仅湘江流域就遗留了1000多个尾矿库,堆存了近10亿吨尾砂、废渣,对饮用水源来说存在严重隐患。”11月27日,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尹学朗在汇报会上提到了这两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据了解,长株潭城市供水水源基本为湘江干流,共建有16个自来水厂,供水人口407万。从长株潭三市供水现状来看,目前基本能够满足区域内饮用水正常供水需求,但饮用水安全还存在一些问题:水源质量不容乐观、城乡供水存在安全隐患、水量保障能力不足、城乡供水存在季节性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