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载入中...

瞥见湖南祠堂

祠堂,在《辞海》中的释义是:“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后世宗族宗祠亦通称祠堂。”它是华夏民族独有的古老文化遗存,其装饰艺术涵盖了雕塑、图案、文字、彩绘等等方面,已然形成了建筑系统中独具一格、形势完整的装饰体系。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作为家族文化中心的祠堂,具有两方面的作用: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其次,作为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功能明显加强,进而更好地维系了族人之间的关系,强化了宗族意识。

 

可以说,每一个祠堂都曾鼓动族人走出门去,却向外人紧闭大门。

 

这种建筑至今在湖南大量存在,开始向外人敞开大门,已是在经历毁坏、重建之后。祠堂曾支起的宗族村落,早就失去了昔日的建筑景观,它在千百年里自然织成的机理已破碎殆尽。农村的房子像打了激素,不管不顾地疯狂蛮长。与其说那些新建的祠堂是在复兴,不如称之一场病变。它们满身挂着的瓷片,既向世人宣示不愿落后这个年代,同时也折射出基层社会公共设施的匮乏。

 

新浪湖南首页|新浪湖南新闻频道|@湖南头条新闻|@湖南身边事|专题策划/制作:@夕_曰|设计:@乌乌梨| 图片来源:新浪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