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刘景洋 周劼人 近日,一个个湖南老县委大院在网络上爆红,成为中国启动改革仍需艰苦奋斗的最好注脚。前不久,湖南卫视推出“县委大院”系列报道,多家媒体予以转载,许多网友微博转发、评论。许多网友认为,简朴的县委大院体现当地执政为民的理念:把钱用到民生和发展上,宁愿“苦自己”,也不能苦百姓。
蓝山县 三栋小楼挤着七八个单位
在永州市蓝山县,一座礼堂、一栋头顶蓝色雨棚的小楼、一栋土得掉渣的平房组成了县委大院。这群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中途翻修过几次,花费不多。现在,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县妇联等七八个单位都在里面办公。
当地干部说,县委并非没钱搬家。可每年喊搬,都没搬成,不是没钱,而是总有更重要的事儿把它比了下去。现任蓝山县委书记2008年到任时正赶上冰雪灾害,许多乡镇办公室变成危房,钱就投到下面改善基层条件了。
绥宁县 六七个人共用一间办公室
邵阳市绥宁县城被大山包裹着,开车一刻钟就能逛完。岁月像巫水河一样流逝,县委大院还是那栋大院。三幢上世纪50年代建起的苏式办公楼和几栋砖房,挤着十来个单位,六七个人一间房,几百人用一个公厕。
2008年前一任县长离任时在财政上给绥宁县留了2000万元,准备用来盖办公楼。但第二年6月,绥宁暴发特大山洪地质灾害,基础设施损毁,山里的大量民房被泥石流吞没,数百户村民无家可归。绥宁财力有限,原本打算修院子的钱,县里一直没舍得动。大灾当前,这2000万立刻变成了“救命钱”,第一时间投入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
茶陵县 县委书记在仓库住了11年
株洲市茶陵县的县委大院已有60多年历史,只经历过两次小整修,周围绿树成荫,被称作“湘东最美办公楼”。1965年5月21日,千里寻故地,重上井冈山的毛主席在这栋小楼的第25号房留宿了一个晚上。
刘年德老人1976年来到这里做通信员,他印象最深的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县委领导们常常十天半个月才回来一次,而且来去匆匆。“他们都下去了,晚上也很少回来,一般有事开会才回办公楼。”
县委大院的老职工们还记得,当时老书记一家八口人,在三个废旧小仓库房间里一住就是11年。县委办担心这样不体面,准备了7000元,希望在院子里盖几间像样一点的房,但书记坚决不同意。据新华社
网友评论
县委大院老旧不代表县里差钱
“县委大院绝不是越破旧越好,只是它和老百姓的那种距离感,越短越好。”——网友小新 “长沙县的县委大院从1996年使用至今18年没挪窝,但这个湖南首富县的财政收入已迈过了两百亿元雄关,所以县委老大院不都是老少边穷一族,更不是封闭落后加保守的代名词。”——长沙一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