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湖南芋头村民酷爱吹芦笙 保留原始农耕生活(图)

A-A+2013年12月16日14:53广州日报评论

芋头村芦笙表演

  芋头侗族村寨位于湖南通道县双江镇芋头村,有184户868人,全部为侗族,以杨姓为主。这里的地势呈西高东低,村寨坐落在海拔560米~1100米间的山谷和山坡上,寨后最高峰为芋头界,海拔达1142米,芋头寨因此得名。芋头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据志书记载,该寨的杨姓先人于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太和县迁来,初以狩猎营生,砍树搭棚为居,以后其他几姓先后迁入,逐渐形成今天的村寨格局。

  芋头侗寨的空间布局为“沿溪型”、“山麓型”和“山脊型”相互交错,民居因宗族分成七个彼此间隔而又相互关联的聚居点。芋头溪自西向东流过狭长的谷地,成为村寨空间的轴心,全寨沿溪两侧及其溪旁山岭分为上寨、中寨和下寨。全寨的饮用水来自山谷和山崖上的泉水,采取“竹筒分水法”引入各家水缸。

  芋头村先后修了四座鼓楼,这些鼓楼全部都建于清代。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年)的田中鼓楼,独自耸立在村前的稻田中,进寨的大路旁。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于1993年的芦笙鼓楼,位于下寨的村中央,楼旁有村中最大的鼓楼坪,四周有戏台和学堂等,是现在全村的集会中心。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的牙上鼓楼,以高柱支撑在中寨芋头界半山坡边,最为雄伟壮观。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的龙氏鼓楼,位于上寨之中的山脊边,是芋头村保存至今年代最古老的鼓楼。芋头村的萨坛据说建于明代,平面呈扇形,石台构架,内设祭台。芋头侗族村寨有四座风雨桥和三座石板桥,除此以外,还有芦笙场三个、古井三口,以及凉亭、古墓葬群等。

  芋头侗寨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农作物以水稻、红薯、玉米等为主,植被以松、杉、茶油、楠竹林为主。村民酷爱吹芦笙,所以有以芦笙命名的鼓楼;他们用闹春牛活动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丰收;用 “讲款”维护着村寨的和谐与安宁;过年演侗戏、玩花灯,与别的村寨进行交流。芋头寨的村民淳朴好客,当你走进村寨,他们会笑迎你进屋,用糯米酒、腌酸鱼款待。(孙华)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