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至昨日,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中澳移植论坛在长沙召开。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人体器官移植临床技术应用管理委员会主任黄洁夫透露,目前中国器官移植事业正逐渐减少对死囚器官的依赖,进入以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为主要器官来源的新阶段,但依旧存在供需紧张的局面。
中国目前每年约有1万人次接受器官移植手术,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人体器官移植国家。但目前每30个急需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中,只有1人能获得供体接受手术。而在湖南,仅以肾病、尿毒症患者为例,就有6万名患者等待移植,然而每年实施移植手术仅700例左右。
今年2月,中国全面推行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工作。黄洁夫说,这标志着中国器官移植将由依赖死囚捐献为主要来源,转变为以公民自愿捐献器官为来源的器官捐献新时代。
至今年10月底,全国实现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赠1161例,捐献大器官3175个。自2010年9月开始,作为全国11个试点省份之一,湖南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所有器官捐献者必须满足自愿、无偿、死亡3个条件。截至今年7月10日,湖南实现人体器官捐献84例,共捐献大器官207个,共挽救48 位肝病、157位肾病重症患者的生命。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人体捐献器官获取与分配管理规定(试行)》,从9月1日起,捐献器官必须通过器官分配系统进行分配,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干预,任何机构、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器官分配系统外擅自分配捐献器官。
“比如同样的疾病,该系统会优先选择年幼者,为其提供器官分配;如果一个人有癌症等其他严重疾病,另一个人没有,系统会优先选择没有其他疾病的患者…… 总之,系统会综合各种因素,作出最科学的选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叶启发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