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站

新浪湖南>衡阳站>资讯>正文

衡阳舌尖上的变革:走上轻食时代

2018年08月02日 12:19 红网 

  原标题:衡阳“舌尖上”的变革:从凭票购买到四海珍馐“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往今来,民以食为天,食物往往是反映生活品质的一大主要特征。

  从凭票购买粮油米肉到食物富足可自由选择,从吃顿海鲜很时髦到如今四海珍馐任我尝,从想要“吃得饱”到追求“吃健康”“吃特色”……40年来,舌尖上的变化折射出改革开放给衡阳百姓带来的巨大变化。

  70年代:“能填饱肚子已经不容易”

  7月27日,吃过早餐,年过五旬的衡阳市民林女士如往常一样到家附近的超市逛了逛,牛肉、鱼、虾、果蔬、零食装满了购物车,准备给放暑假在家的孩子做点好吃的。

  “现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以前哪能想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 林女士说的“以前”是指40年前后“凭票购买”的时期,那时消费品大多凭票证限量供应。因为家里孩子多、物资缺乏,童年的林女士都是“饿”过来的。说起那段日子,她险些垂泪。“那时油水少,粮食不够吃,能填饱肚子已经不容易了。” 据她自己描述,那时候的自己瘦骨嶙峋。

  随着改革开放之风劲吹,衡阳物资渐渐丰富起来,林女士家的餐桌上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桌。进入90年代,林女士身材渐渐变形,“鸡鸭鱼肉吃多了,肚子成了大圆球。”林女士开起玩笑。却诉说着从物资极度缺乏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对食物的极度渴望。

  如今,这一切得到了根本改变,超市里肉禽蛋奶品种多样,菜市场里瓜果鲜蔬应有尽有,街边小店里各色小吃花样繁多。“现在人们发愁的不再是食物不够吃,而是选择太多却不知道吃什么。有些食品我都喊不出名字。”林女士幸福地继续逛着超市。

  90年代:“吃顿海鲜很时髦”

  90年代改革开放的深入,促使南下广东拼搏的衡阳人越来越多。物质供给的逐步丰富和对多元化美食的追求促使衡阳人将粤菜和川菜等融入本地。

  “那个时候吃顿海鲜很时髦咧。”不少市民回忆起那个年代最时兴的吃食不约而同地想到海鲜。街面上经常会冒出某某海鲜大酒楼、某某海鲜大排档,办酒请客基本都得要想尽办法整上一桌海鲜大餐。

  随着衡阳开放度增加,包容性也提升,最明显的就在食物上的接纳和融合,除了海鲜成为时髦美食外,川菜必不可少的豆瓣酱、辣妹子酱等配料也成为当时衡阳百姓的“热门”吃法。“那个时候一个小竹篓装着一瓶豆瓣酱,可以拌各种饭菜吃。”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的日子,人们把它喻为“吃豆瓣酱的年代”。

  21世纪:美食融合是发展的见证

  衡阳是一座美食融合的城市。

  如今各类餐馆遍布衡阳的大街小巷,每当夜色降临,餐馆里总是人声鼎沸,觥筹交错。人们的朋友圈里,各色美食总是扮演着重头戏。

  “粤菜清淡精致,川菜与湘菜口味相似却又不同,融合后的咸、辣、鲜、香正迎合了衡阳人的口味。” 衡阳籍湘菜大师朱向佳这样总结衡阳口味的形成。

  小炒肉、茶油炒土鸡、小炒黄牛肉、冬瓜扣肉、鳝鱼炒蛋……融合后的衡阳本土小炒、衡东土菜、南岳素食作为湘菜一系异军突起。同时,这也带动了衡阳餐饮行业的大发展。到2000年前后,饮食讲档次、讲口味、讲特色成了百姓们追求的目标,也催生了一批餐饮行业品牌。

  来自湘江上游优质水源地的鲈鱼,来自雁城传承多年的世家米酒,来自衡东的黄贡椒、用铜官窑特质砂锅装盛……这些本土食材和特色餐具的融合,加以徽菜的腌制方法、湘菜的调味方法、粤菜的烹饪方法精心调制,成就了朱向佳的一道拿手好菜——“比你更臭美的鱼”。

  朱向佳经营的“味道先生”在衡阳拥有3家门店,且每个门店都生意兴隆,人气旺盛。其坚持自我特色的“味道”,是获得衡阳食客亲睐的重要原因。“如今,人们已不再满足吃饱吃好,而是吃特色、吃健康。”

  近几年,随着衡阳电商贸易的发展,住在城市里的人们要想吃到有机无公害的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等,只需动动手指,新鲜有机的食材就能送到家。

  去年,朱向佳夺得“中国餐饮30年杰出人物奖”。作为衡阳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知道,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衡阳菜走向全国的荣耀。

  40年的时间,从凭票购买到大鱼大肉,到最终走上轻食时代,衡阳百姓餐桌上的记忆也成了历史符号。翻天覆地的变化印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印证着衡阳人民勤劳勇敢、创新进取的执着追求。(红网)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