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进手术室的,是出生43天的永州联体女婴。10分钟后,分离手术开始:医生、护士忙碌而有序,手术台上躺着因麻醉而沉沉睡去的两姐妹;手术室外,郑运苏、 赵玉枚在走廊上时站时坐,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扇手术室的门。
5个小时18分钟后,手术室门打开,分离后的姐妹俩先后被推出,手术成功。迎上去的赵玉枚长长松了口气:“这5个小时,感觉比怀胎十月还长。”本报记者刘少龙 实习生陆成
通讯员李奇 赵向荣
术前准备从凌晨4点开始
手术的准备早在凌晨4点便开始。为了减少宝宝在术中的不适反应,医院为她们进行了禁饮禁食和术前镇静处理。昨天是姐妹俩来院的第34天,体重为5.6公斤,比起入院时的3.93公斤,平均每天长了50克。
早晨7点45分,千言、万语仍在熟睡中,正式的术前准备开始。医护人员轻轻地在孩子的胸腹部画上黑色分割线。“做好记号,在切开腹部时能找到准线。”主刀医生、省儿童医院胎儿与新生儿外科主任李碧香说。准备妥当后,郑运苏夫妇陪同姐妹俩前往手术室。郑运苏说:“一个晚上都没睡好,又紧张又兴奋。”
上午8时30分,医护人员和郑运苏夫妻进行了简单交流,让夫妻俩在《麻醉同意书》上签字。签字时,郑运苏的手不停颤抖:“一整个晚上都没睡好,想着孩子终于能分开了,又紧张又兴奋。”赵玉枚则站在一旁,紧张地望着丈夫。
8时35分,联体女婴被推进手术室。“那一刻我脑袋空白,手心有点冒汗。”郑运苏说。
8:35—10:50麻醉 在像绣花针一样细的血管上插管
手术室内,医护人员正紧张地进行准备,消毒、麻醉、插管……一环套一环。省儿童医院副院长肖正辉坐镇指挥:“麻醉这一关很重要,能为手术提供稳定的生命体征。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处理的就是在孩子像绣花针一样细的血管里插管子,以随时调节血流和补充血液。两个宝宝的先天发育不足,也给手术增加了难度。”
实施分离手术,麻醉是一大挑战,一次只能麻醉一人,麻醉时间又不能太长,关键是把握好其中的“度”。该院麻醉科主任张溪英有着二十多年的小儿临床麻醉经验,她说:“这次的联体宝宝和第一对成功分离的联体婴儿一样是面对面的,需侧体位麻醉,难度不小,要建立6条静脉生命通道。”
上午10时50分,6条静脉生命通道终于建成。
10:50—11:40“分心” 保留一个完整心包,缝合一个心包
麻醉成功,医护人员开始为联体婴儿全身消毒、铺好无菌单。
10时58分,手术正式开始。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一组由李碧香、该院大外科主任周小渔、心胸外科主任刘平波和助手负责,一组由新生儿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崇高、普外二科主任肖雅玲和胸外科主治医师王敬华负责。李碧香熟练地用手中的刀,在联体女婴连接部划下了分离手术的第一刀。分离组专家切开宝宝皮肤后,发现孩子的心包粘在一起,没有相通,只有融合部分。刘平波说,心包是心脏外的一层薄膜,心包和心脏壁的中间有浆液,能润滑心肌,使心脏活动时不会因跟胸腔摩擦而受伤。
11时20分,刘平波开始为联体姐妹行心包、胸骨、肋骨和膈肌分离手术。因为两个孩子都有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对循环和血容量的处理都是不小的挑战,刘平波决定让一个孩子保持完整心包,另一个宝宝心包留下1-2厘米宽的缺口,并立即缝合。
上午11时40分,联体姐妹心包、胸骨分离成功。
11:41—13:58“分肝” 热能刀切开肝脏,分离成功
医院特检科主任陈文娟在台上用B超探查肝脏情况发现,姐妹俩肝脏相连的面积比预想的要大,达到6厘米×5厘米。
11时41分,李碧香和周小渔等立即对肝脏进行分离,手术用的是最先进的热能刀。李碧香解释,这个仪器通过输出高频电能使人体组织内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溶解变性,达到止血目的,比传统双极电刀的效能更高。肖正辉说,肝脏是血液很丰富的器官,最容易大出血,这是手术中最难的一关。中午12时10分,联体婴儿肝脏分离成功。
12时50分,肝脏成功止血后,两宝宝成功分离,单独的肝脏回到各自腹腔,专家们立即将两个宝宝分别放到了各自的手术台上进行胸腹壁缝补。
中午13时58分,手术顺利结束,千言、万语被放在两张手术床上推出手术室。焦急等待的郑运苏夫妻泪水满眶。
推荐阅读:接下来一周很重要,姐妹俩还有很多难关要闯
分享到:
1月8日,2012年春运正式拉开帷幕,持续40天的回家旅途,我们和您在一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