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岳霞 通讯员 石自行)每餐八菜一汤,五荤三素,随意自取,800多人用餐,每餐所收食物残渣不过一小塑料桶——浏阳市一中初中部的用餐状况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学生食堂用餐浪费严重现象一直被人诟病,本报也曾对长沙市部分高校的食堂浪费问题进行过报道,为什么这些初中生能这么自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该校学生良好的就餐习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学校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激励制度培养出来的。
学习上海经验限制剩菜量
2012年初,网友“传媒小弟娄波”在浏阳论坛称:“我是浏阳一中的学生。我们食堂的就餐有明确的条例规定,但还是有些同学觉得去食堂吃饭反正已经付钱了,就不看重食物怎么处理。很多时候,就造成了浪费。”
“2012年浏阳市正好推出‘文明餐桌’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懂得珍惜资源,我们开始推出自助餐自助服务和评比措施。”浏阳市一中办公室主任罗世良告诉记者,这个措施起源于学校去上海建平中学的考察启示,“他们要求学生剩饭剩菜不超过100克,我们实施下来发现真正剩下来的人均不到20克。每天850人左右用餐,剩饭剩菜等食物残渣不到10公斤。”
用餐习惯好的学生奖红花
每天中午12时下课,浏阳一中食堂自助餐厅的工作人员一般会提前20分钟将餐车推到固定位置,一个餐车提供两个班的饭菜。
学生们进食堂后按照顺序排好两队,八个菜,五荤三素随自己选择,打完饭后到固定的座位用餐。虽然是自助餐,但是学生们取食都非常谨慎,宁愿吃完后再去添也不会一次添很多。每个桌子坐四个人,座位牌上标有四个人的名字。这桌吃剩的食物放在桌上一个小盘子里。桌上还有一个玻璃瓶装着的塑料红花。
罗世良介绍说,剩菜过多,桌面和周围地面不干净,这朵红花就会被餐厅工作人员拿走,而这朵红花将纳入班级评比和小组评比分数中。
“学生们一般在半个小时内就会安安静静地用完餐,把餐桌收拾干净,把餐具整理齐,工作人员几乎不要擦桌子。”罗世良自豪地介绍说。
食堂绩效与饭菜质量挂钩
严格的制度对学生养成良好就餐习惯有约束作用,但要减少学生就餐的浪费,最为根本的还是提高饭菜质量。“我们每周有十个正餐、五个早餐,食谱在上周五基本制定出来,做到荤素搭配,避免重复。”据罗世良介绍,学生的评价(食堂饭菜是否可口、食堂服务是否令人满意),又与食堂工作人员的业绩挂钩。
“养成好习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罗世良介绍,学校目前有4000多高中生,由于场地不够,目前没有实行自助餐制,都是学生自己先打饭,然后到窗口刷卡买菜,“餐桌上也是干干净净的,都不要工友抹桌子,可以重复使用两三次,解决了餐桌不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