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两型建设攻坚战”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布,您有好点子可拨28686808联系市两型办
株洲晚报11月4日讯(记者 苏静)“株洲城区-醴陵市区-渌口镇区”形成北部都市圈,“攸县-茶陵-炎陵”形成南部城镇带;到2017年,株洲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
近日,市“两型建设攻坚战”实施方案(2013-2017)征求意见稿,在市政府门户网上公布,方案从低碳产业、城镇(村庄)、生态系统、节约利用资源系统、低碳交通系统等方面,为我市“两型”建设提供了蓝图――到2017年,完成两型改革试验区主体任务,基本建立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两型产业体系、基本解决重大环境治理问题、基本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两型文化氛围、基本建成两型示范区。
【方案解读】
从方案来看,2013-2017年株洲“两型”建设将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格局:“南航北轨、东材西汽”
城区形成“南航北轨、东材西汽”主体产业格局。在芦淞区建设“航空城”,在石峰区建设“轨道交通城”,在荷塘区发展新材料产业,在天元建设“汽车城”,另外建设动力谷、科技城;县(市)重点发展醴陵陶瓷玻璃、攸县能源、茶陵建材、株洲县承接配套的特色产业园区。基本完成中环大道以内的中心城区工业企业外迁至相应的工业园区。
改造提升陶瓷、烟花、服饰等传统产业。着眼于提升技术含量,形成特色工艺和知名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争取到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
城镇布局:北部都市圈、南部城镇带
统筹规划城镇布局。着力推进“株洲城区-醴陵市区-渌口镇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形成一个城镇人口超过200万的经济文化中心――“北部都市圈”,其中重点是强化产城互动,规划建设东部新城;大力推进“攸县-茶陵-炎陵”错位协作、一体化发展,形成一个城镇人口达100万,有特色、较发达的经济文化走廊――“南部城镇带”。
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
城区重点加快云龙、金山、枫溪、武广、新马等十个左右的新城建设。县域重点在酒埠江、神农谷、洮水等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较大的地区建设成旅游型特色镇;将白兔潭、皇图岭、界首等交通条件优越,商贸流通发达的城镇,建设成商贸型特色镇;将网岭、白关、东富等工业基础好,具有一定商贸流通优势的城镇,建设成工贸型特色镇;将黄丰桥、火田、渌田等矿产资源相对密集,采矿和矿产品加工基础较好的乡镇,建设成工矿型特色镇。
城镇每2000米有休闲场所
城镇建设中做到不挖山、不填水、不毁林,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态。构建“城在园中、绿在城市、人在绿中”的园林生态城镇。城镇功能设施布局合理,力争实现300米有公交站、800米有学校、1000米有商场(店)、1500米有医院(诊所)、2000米有休闲场所等。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自2014年开始,城镇新建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都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既有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每年完成节能改造10万平方米。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及产品。施工过程中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节能降耗。
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
完成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和五县(市)等6个污水处理厂后续建设。市区和县城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餐厨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工作,基本建成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到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90%以上。
加强水系治理
全面推进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建成湘江风光带河东段,基本解决污水直排江河、水库问题,湘江水质保持或优于Ⅲ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全面整合洗水行业,另行选址建设洗水工业园,采用园区集中供热、废水集中处理的运作方式,实行废气废水规模化集中处理。
城市及主干道布局汽车充电站(柱)
发展低碳交通,在城市及主要干道规划布局汽车充电站(柱)。全面完成市区出租车“油改气”工作,逐步在县城开展出租车“油改气”工作。县域铺开公交电动化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在炎帝陵、酒埠江、湘江风光带等主要景区(点)推广纯电动旅游车。
【征集】
对于该方案,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株洲,如果您有好点子或者相关见解,可以尽快联系市两型办(电话:28686808,传真:2868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