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采用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广“就地结合、就地利用”的“零排放”模式,实现养殖排泄物全部资源化利用;鼓励和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综合性的农、林、渔业生产基地,实现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
以开发性金融支持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
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王学东
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是一项社会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资金成为最大的瓶颈约束。贯彻落实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的安排部署,就是要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对融资进行系统性规划和统筹安排,不断完善融资主体、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
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于2011年11月编写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融资规划(2011-2020)》,并与省发改委签订《开发性金融支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融资协议》,提供综合融资服务意向200亿元。现在,已与湘江流域8市44县(市)政府开展了广泛合作,累计承诺贷款106.65亿元,贷款余额39.75亿元。下一阶段,将突出重点,在支持湘江流域安全饮水工程、工业污染源工程、整合产业升级企业工程、部分历史遗留固废工程项目等方面继续发力。
同时,2008年启动的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国家开发银行对4065.6公里的配套管网建设提供了贷款支持,项目总投资76.5亿元,其中我行承诺贷款57.6亿元。立足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的要求,针对湘江流域污水处理设施的进一步建设改造,我们将积极开展传统贷款业务,试点项目融资和并购贷款,积极探索新的贷款模式下风险控制手段,并重点关注小城镇、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蒋益民
贯彻落实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的安排部署,省住建厅将进一步提升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作为当前重点。
现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有和无”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质和量”上却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多数城镇的污水管网还不配套,污水处理工艺有待提升,生活垃圾处理不到位等。
下一步省住建厅将着重从3方面发力:
一是抓住国务院新近出台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政策机遇,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的建设。目前,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 ,已列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造项目表,将马上组织各市州、县(市、区)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同时,建设改造污水管网,新城区务必推行雨污分流,老城区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此外,村镇一级也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向湘江的污水直排。力争2015年底前,湘江流域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8%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20%以上。
其次,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开展无害化处理。将采取技术引导、政策鼓励、启动试点等形式推进这项工作。
另外,对湘江两岸59座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老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升级改造、转场或封场处理,控制渗沥液对湘江的污染。着力解决“垃圾围城”现象,建设垃圾焚烧厂,对生活垃圾实行减量化处理。
让两岸青山掩映一江绿水
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邓三龙
为最大程度消除污染,让两岸青山掩映一江绿水,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在湘江流域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路边城边水边“三边”造林、湿地保护与恢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工程,湘江流域森林覆盖率5年内提高5.83个百分点,达到54.39%。但湘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保护好湘江母亲河任重道远。
一是沿江封山育林。林业部门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绿心提质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森林抚育、“三边”造林、优材更替、矿区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等林业工程,使湘江流域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稳步上升。
二是强力推进水源林建设。全力保护好湘江流域内江河源头、湖库周围7095万亩水源涵养林,持之以恒推进城边、路边、水边“三边”造林。
三是加大林业行业污染企业的整治和其他污染企业占用林地的审批。在林业污染企业整治方面,坚决禁止在湘江流域新上马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对湿法纤维板、化学造纸等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四是对已污染的重金属地加大造林力度。对受重金属污染严重的部分湘江河段,组织开展水生植物栽植,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生态功能。
五是发挥湿地净化功能。继续加大湿地建设,“十二五”期间在流域内新建3-5个湿地公园,使湿地公园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从现在2.47%增加到2.72%,使流域内湿地保护率达到70%以上。
“三措并举”护一江清水
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宋建民
有色金属产业是湖南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湘江流域分布的有色企业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为认真落实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推进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发展,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将从3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源头截污护水。落后产能是造成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源头。为加大对湘江流域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全面落实污染排放的总量控制和削减目标,将严格准入条件,全面限制新的污染项目上马。
二是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质减污护水。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是促进有色产业转型提质、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能最大限度减少行业重金属污染。引导行业加快采、选、冶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根据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强化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深加工设备高端化、自主化,助推有色产业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切实减轻湘江流域的环境压力。
三是加快产业布局调整,集中治污护水。以沿江企业为重点,引导行业规划,调整产业布局。湘南以郴州为核心,构建资源开发区;湘中以长株潭为核心,构建精深加工区;湘北以汨罗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依托,构建循环经济区的发展格局。加大对“三废”中重金属污染实行集中处理的力度,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终极废渣无害化处理、填埋。
本版文字整理
本报记者 唐爱平 柳德新 李伟锋
陈淦璋 周月桂 曹娴 刘勇 贺佳 徐蓉 张尚武 胡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