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刘波:绿色生态工业并非“吃力不讨好”

A-A+2013年10月29日15:14华声在线评论

  “海绵体城市”化解“水热两重天”

  “让每一栋建筑、每一个小区都有吸收雨水的能力,不让雨水排走,干旱、没有水的时候再把雨水释放出来,这样又能改变气候又能防止内涝。”对于国内居民来说“海绵体”城市是个陌生的概念,刘波这样解释道。

  海绵体城市意在有步骤地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推进截污、控污工程,建立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开发、改造城市社区建筑物、道路、绿化带、停车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蓄留雨水的生态功能,尽可能恢复城市原有河道、水塘、沟渠,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雨水渗透率,重视城市地下管网的普查、检测和修复工作,防止城市地质灾害。

  今年是中国“水热两重天”频发的一年,刘波表示内涝和城市热岛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在热岛效应下,整个社会发展是处于一种负向停滞的状态,内涝是暂时的,可能会造成车辆房屋的被淹,会造成财产损失;热岛效应下,很多单位会放假,造成劳动效率下降,医院床位爆满,所有的损失远远大于内涝的损失,“这是不为网友所了解的。”海绵体城市可以减少城市内涝,此外城市每年通过减少硬化面积3%-5%,循序渐进,恢复城市的绿色生态功能,是化解内涝和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与海绵体城市对应的是LID 技术,其英文全称是Low Impact Development(低影响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的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LID 低影响开发是一种可轻松实现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的生态技术体系,其关键在于原位收集、自然净化、就近利用或回补地下水。

  对于这项技术,刘波称在国内还没有真正形成,目前仅有一些城市采用了个别的LID技术,如绿色屋顶,但目的仅仅是为了节能,设计上没有从减少暴雨径流和延迟峰值来考虑。

  绿色生态工业并非“吃力不讨好”

  在英文词汇中生态是Ecologic,经济是Economic,它们拥有共同的词根Eco ,它来自古希腊语,原意是家以及共生。“我们的经济发展也要共生和谐。”刘波认为古人是智慧的,生态和经济同源的特征,表明古人意识到两者的互通性。

  “中国目前过度地追求GDP的增长,资源消耗会越来越快,生存环境会有非常大的危机。”刘波表示中国的GDP有很多的水分和泡沫,经济发展成本远远高于欧美国家。美国宗教经济学家肯尼思·艾瓦特·博尔丁也有一句名言,“任何相信物质上能无限增长的人,在一个物质有限的星球上若不是神经错乱就是经济学家。”

  刘波向华声网友解释了他眼中的“建立水资源领域产业发展模式”,即可以通过设置国际水资源合作中心和国家级水务实验室等国际合作的方式,继而从法律的顶层设计上予以保护和支持,在工程实践方面,进行城乡流域及社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以及产业培育、投资融资、人才培育等方面多下工夫,完全可以建立中国的水资源领域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西方主导的碳政治对正在崛起的中国而言,与其说是一个压力,不如说是一个考验,更不如说一个绝好的机会。”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曾说过。他认为中国能否在国际谈判中成为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是对中国政治家统领能力、中国综合实力和中国体制优越性的考验,是对中国能否成为国际社会领导者的考验。

  在中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大前提下,环境治理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不少领导认为绿色生态产业投入大,需要时间长,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刘波认为实际并非如此,它带动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如果国家围绕绿色生态工业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的话,会刺激生态产业的长足发展,改善城乡的人居环境,是一举多得的产业。

  华声沙龙结束后,刘波将驱车从长沙经过益阳到达常德,路过湘江、资水和沅水,三条江河都流向长江。在他看来,水资源的整治已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事情,只有流域城市都行动起来,减少城市内涝,科学利用水资源,不在城市看海才能不再是一个奢望。

 

[上一页] [1] [2]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