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10月27日讯(记者 赖泳源)“我曾致信中国七大流域干流80座城市市长,呼吁建设‘海绵体’城市,每年减少城市硬化面积3%-5%,以减少城市内涝,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无人回复。”26日上午,常德市江北水系综合治理办公室项目协调员刘波做客由华声在线和三湘都市报主办的华声沙龙,“像摇滚一样地呐喊”,继续阐述他“不在城市看海”的中国梦。
连续两年寄信市长们 至今无人回复
早在2004年9月,刘波已开始关注国内水资源领域的严峻形势,推动常德市政府、湖南省建设厅,联合德国汉诺威市政府、汉诺威水协、荷兰乌特勒支市市政府,向欧盟申请中欧环境对话项目,即《以常德市城区穿紫河为例—促进亚洲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2005年12月,欧盟在众多申报项目中,批准了这一项目,并于2006年3月启动。刘波同年被任为常德市政府及省建设厅欧盟亚洲环境支持项目联络办公室中方协调员。
与此同时,武汉、北京等各地都连遭“看海”调侃,新四大火炉的公布,也让网友揪心不已。然而对刘波冲击最大的,是担任协调员期间了解到水资源处理上中国的粗放式管理和欧盟的精细化操作的对比。“国外采用LID技术,将海绵体城市的概念落到实处,实现了绿色生态修复。”对于他的看法,华声沙龙现场的一名听众表示,在中国这种观念或许太超前。
基于这种理念,去年5月4日,刘波给中国七大流域干流80座城市的市长们分别寄信,呼吁建设“海绵体”城市,减少城市内涝,科学利用水资源,遗憾的是没有一位市长给他回信。2013年3月10日,刘波再一次向这80位城市市长发出了挂号信,但直至今日,无人回复。
对于这种现象,刘波认为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中国的市长们太辛苦了,成天的会议已经让他们没有时间处理市民来信,更没有时间来思考他们治下的城市如何科学发展,毕竟GDP是长期考核他们工作业绩的指标。”他说话的时候眼神流露出一丝无奈。在向各地市长呼吁的同时,刘波还起草了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的代表议案和委员提案,国家水利部均给予正式的回复,但离他的梦想还有很大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