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常德讯(特派记者 石月)“找到了,找到了!”昨日下午,在距离常德市石门县县城半小时车程的临澧县杉龙岗遗址考古现场,经过近3周的发掘工作,考古工作人员们从泥土中惊喜地发现一颗碳化水稻稻种,这颗稻种,有可能成为改写人类文明历史的有力证据——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和波士顿大学携手的“中美合作稻作农业起源研究项目”于日前启动,而这片遗址有可能被证明为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
陶片密集
推测为9000年前居住场所
关于水稻起源中心,一直是考古学界热点问题,国际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长江中游是世界水稻的起源中心。而湖南在其中地位特殊,湖南道县玉蟾岩就曾经发现目前最早的水稻稻种。
杉龙岗遗址位于临澧县新安镇杉龙村,地处澧阳平原澧水与澹水之间,面积约为3万多平方米。澧阳平原上的距今8000年的八十垱遗址发现了大量完整形态的稻谷、稻米,城头山遗址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早水稻田——汤家岗文化水稻田,为此,中美学术界再次聚焦澧阳平原探讨狩猎采集经济向稻作农业经济转变研究这一课题。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遗址分为东、西二区,东区有4个5米宽的布方和一个1平方米的探方,主要用于揭露遗址的遗迹和地层,考古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发掘、清理等工作。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人员李意愿介绍,经过近20天的考古发掘,目前正在进入遗址的主要文化堆积层——彭头山文化底层,而彭头山文化距今约9000~7500年。“堆积层已经发掘和清理了4层,正在发掘第5层,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密集的陶片,装饰品、动物骨骼和野葡萄、豆类等种子。”
“我们推断,当时人们在这里建起圆形房屋,用泥土堆成围墙,曾在这里居住。”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奥弗·巴约瑟夫说。
发现稻种
或成世界水稻起源地佐证
而就在记者采访时,考古人员通过筛选和浮选等从土样中发现一颗碳化水稻稻种,当天又陆续发现了多颗稻种,“这颗稻种有无人工栽培痕迹,还需进一步分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顾海滨告诉记者。
“要证明这里是世界稻种起源地,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有足量的水稻稻种,并通过碳十四等手段测算出稻种的年代和人工栽培的迹象,再通过其他发现证明这里是当时人类居住场所,我相信,这样就能证明我的假设成立,即这里将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之一水稻的起源地。”奥弗·巴约瑟夫教授曾对西亚地区小麦起源这一个课题的最终解决,起了决定性作用,现在,他想用余生来解决水稻起源课题。
和以往的发掘研究不同的是,此次研究专家来自考古学、地质学、环境学、动植物学和年代学等领域,作为国际性合作的重要考古项目,将于2011年至2013年分阶段完成。
分享到:
湖南醴陵四位90后红薯哥回乡务农,用抡起的每一锄开垦自己的未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