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常德讯 昨天下午,在“中美合作稻作农业起源研究项目”常德临澧杉龙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多粒距今约8000-9000年的碳化稻谷被发现。专家相信这些碳化稻谷将为考古学家提供它们所在的彭头山文化时期水稻形态与农业形态的考古学证据,为探讨稻作农业的起源积累材料。
杉龙岗遗址位于临澧县新安镇杉龙村,地处澧水与澹水之间,面积约为3万多平方米,与此前发现世界最早野生水稻(距今12000年)的道县玉蟾岩同属澧阳平原。既然世界最古老水稻发现在这里,那么世界最早的稻作活动是否起源于这里?一支考古发掘队自今年起在澧阳平原进行三年的分阶段考古发掘。队伍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哈佛大学、北京大学和波士顿大学联合组成,新石器时代考古专家郭伟民研究员和享誉世界的哈佛大学教授奥弗·巴约瑟夫(OferBar-yosef)教授共同担任领队。
据郭伟民介绍,杉龙岗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和支座,而昨日还发现了多粒碳化稻谷,“在此之前,38公里外的八十垱遗址也出现过稻谷,大概有40%具备人工栽培痕迹。”顾海滨分析说,他们将对杉龙岗遗址出土的稻谷进行微观分析,“如果它具备更多的人工栽培痕迹,就能够成为‘澧阳平原’是稻作起源的重要证据。”
相比之下,奥弗·巴约瑟夫的结论更为简单,“我相信世界稻作起源地就在这里”,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奥弗·巴约瑟夫表示,“澧阳平原发现的碳化稻谷,要比长江中游一带早600年,也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记者徐海瑞
分享到:
湖南醴陵四位90后红薯哥回乡务农,用抡起的每一锄开垦自己的未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