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聂映荣)“好同志,新的一天开始了,该一起去晨读了。”通过电话,互帮互助,共同作战,霸气侧漏地战胜周公,这是中南大学一群学生的清晨写照。今年10月,该校大二学生刘俊泽发起成立“岩凯意志力协会”,每天早上6时30分左右,负责为大家提供电话叫醒服务,然后一起晨读,告别“懒觉模式”。协会也被通俗地叫作“起床协会”。这一个月来,大家感觉到,叫醒自己的不再是闹钟,而是共同作战的快乐和另外两个灿烂的字眼――梦想。
“起床协会”一个月来了200多人
“我以前是个‘懒觉’爱好者。”刘俊泽是中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他说当初成立的想法来源于自身经历。
“大一下学期经常感觉早上起不来,上午上课经常迟到。”刘俊泽说,大一下学期的日子和刚进大学的日子有些不一样,感觉自己丢掉了自制力和意志力。有时,明知道早上有课,却怎么也爬不起来。在床上多赖了几十分钟后,当天可能就会自责几个小时,第二天赖床依旧,于是成了“赖床――自责――自我检讨――赖床”的循环模式。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因为怕自己沉沦在“懒觉世界”中,思前想后,刘俊泽突然意识到受懒觉纠缠的肯定不只自己一个,那何不叫上大家共同“作战”呢?10月初,“岩凯意志力协会”正式成立,现在已经有200多名成员。
“其实在大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但一个人去做可能很难坚持下来,大家一起去做,效果就完全不同了。”他说,这是自己成立这个协会以来最大的感受。
叫醒你的不是闹钟是梦想
早上6时50分,在学校草坪,或某一间教室,从文科到理科不同专业,从大一到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聚在一起晨读。在此之前,他们被对方叫醒,摆脱对懒觉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坚决脱离床板。
“这一个月以来,我一天都没落下。”成员解昊明说起这件事,显得自豪不已。之前,他常常到半夜12时才睡,有时会一觉睡到大中午,“饿醒了就起来吃午饭。”后来看到招新海报里写的“你想成为‘学霸’吗?你想坚决地‘早睡早起’吗”,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了。
至今,他都记得第一次被叫醒的前一晚,他提前2个小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30分左右,组长电话来了:“好同志,新的一天开始了,该一起去晨读了。”接到电话后,他的“迷糊模式”瞬间关闭,“起床程序”当即启动。
现在,解昊明也会负责叫醒其他成员,根据对方在电话另一头说话的迷糊程度,他会花不同的通话时间来把对方彻底叫醒。在聊天群里,有的女生会录一段“卖萌”闹钟铃声送给大家:“太阳都晒屁股了,好学生要起床了哦。”
“早睡早起成习惯了,哪怕是周末,自己都会很早醒来。”解昊明说,学习的精神状态好了很多,感觉白天时间也变长了。
“网络上有一句话是‘叫醒你的不是闹钟,是梦想’,我想我们都是这样。”作为会长的刘俊泽说,只有这样,才不枉费青春和家人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