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军
2008年4月8日,本报以《小学开设无人售货超市培养学生诚信品质》为题,报道了浏阳市高坪镇湖南律师希望小学(现更名为冷水塘完小)校园内开设无人售货超市,学生买东西都是自己投币自己找零的消息,在社会曾经引起强烈反响。2007年开业的这一“诚信超市”,现在还在不在?如果在,经营情况怎么样?学生家长是否“买账”?带着诸多疑问,记者昨日到这所小学进行回访,收获的是满心的惊喜和感动。
学生排队进超市,自觉买单
昨日上午10时许,随着一阵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本来安静的冷水塘完小校园里顿时热闹起来。很快,位于教学楼东边的“诚信超市”便迎来了一群学生。五年级学生何序煌走进超市,打开冰箱拿了一瓶酸奶,然后径直走向“收银台”——一个矿泉水包装箱,往里面放了一张20元钞票,再从箱子里找零18元。
“大家请排好队,每次只能进去20个人!”看到人多,六年级学生李观保主动当起了秩序维护员。
走进面积约40平方米的超市,记者看到,练习本、钢笔、饮料、小吃……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学习、生活用品摆放整齐。来这里购物的学生,均是自己去“收银台”交钱、找零。“收银台”里,摆着厚厚几叠钱,面值5角、1元的钞票居多。每一个交钱的学生都自觉将钱整齐地放好,一个学生走出超市,排在队伍最前面的学生再走进来,虽然排队的人多,但现场秩序井然。
6年只有9次“浑水摸鱼”事件发生
“我差不多每天都要买两块钱的东西,但从来没有多拿过。”今年9岁的汤明艳是该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小姑娘告诉记者,老师说过,做人要讲诚信,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老师经常讲“狼来了”的故事,那个喜欢骗人的孩子最后被狼吃掉了,“欺骗别人最终害的是自己!”除了自己践行诚信,大家还会监督同伴做讲诚信的人。六年级学生贝文丽说:“如果有同学拿了东西不付钱,我们就会告诉老师。”
“超市运营了6年,一共发生了9起学生拿东西不给钱或者多拿东西少给钱的事。”该校校长陈光兴说,当事的孩子大部分是一年级与学前班的,“他们刚进学校,对情况不了解。”不过,他们无一例外被其他小朋友举报到了老师那里。出现这种情况后,老师就会在班上介绍学校这一超市的特别之处,并顺便说一句“只要把东西放回去或者将钱放到箱子里,就还是好孩子”。很快,“收银台”里就会收到“意外”损失的钱。
超市成为学生成长的镜子
“真的感谢这个超市,我家孩子拿东西没给钱被发现后,再也没有撒过谎。”一位姓张的家长说,孩子刚读一年级时,拿了一包“旺仔小馒头”没给钱,老师在家访时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他,并一再要求他不要打骂孩子,只要给他讲清楚道理就行了。后来,孩子主动承认了错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揩过油”,并且表现一直很好。
冷水塘完小建在山坡上,离最近的居民点有200米,2007年学校为方便孩子决定设一个小超市,由于人手不够,于是想出了无人售货的办法。“开始也担心孩子们拿东西不给钱或者少给钱多拿东西,没想到现在成了学校最佳的德育场所。”
为什么冷水塘完小的“诚信超市”能够坚持这么久?陈光兴认为,一是孩子们思想比成人单纯,经过教育都会以不诚信为耻;二是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让学生养成了诚信、自觉的良好品格;三是靠同学们之间的相互监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充分发动了‘群众’,让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