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三国后期蜀汉人才奇缺的困局如今映射在中国基金行业身上:目前,国内基金经理的平均从业(独立管理基金)年限不到两年半,并且,现任基金经理每4人中就有1人从业经历不足一年。面对资历越来越浅的基金经理队伍,老百姓超过2万亿的资产能否放心地交托在他们手上,成为迫切待解的社会难题。
惊人履历
“菜鸟”50天迅速“一拖三”
短短一个多月内,由一个没有任何独自掌舵经验的“菜鸟”迅速变身为分跨混合、股票、指数三只不同类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当基民小周看到自己重仓基金的新“舵手”的履历时,惊得手心直冒汗。
小周重仓的这只基金是民生加银精选,小周从民生加银网站发现,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在去年12月20日换成江国华,同日,江国华开始兼任民生加银品牌蓝筹基金经理,而今年2月,民生加银新发中证资源指数基金,再度对江国华委以基金经理重任。
刚当上基金经理就迅速“一拖三”,已令小周诧异,更让他觉得难以接受的是,这个独掌三只基金的能者竟还是基金经理这一岗位上的新手。
资料显示,江国华有6年证券从业经历,但主要是以研究工作为主,在2011年12月前,并无独立掌管基金的经验。“让一个根本没有独立管理基金经验的人一下子接管这么多基金,基金公司这是在拿我们的钱练兵吗?”小周认为,基金公司这样做对投资者非常不负责任,自己除了赎回别无他选。
行业现状
公募江湖几无“大佬”
缺乏甚至没有投资实战经验的新手“破格”、“越级”担任基金经理,让小周困扰的“江国华现象”其实只是基金行业当下现状的缩影:近年来,新基金加速扩容,基金经理的培养根本赶不上新基金的扩容速度,基金公司无奈只能拿新人“凑数”。
根据Wind数据,目前在职的727名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只有2.46年。其中,从业年限在一年以内者有184人,占比高达25%,这意味着,现任基金经理中每4人就有1人从业经历不足一年。
而另一方面,公募江湖已近乎没有“大佬”。目前在职的基金经理中,岗位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上者只剩下华夏王亚伟、汇丰晋信林彤彤、华安尚志民和长城杨毅平4人。
“这种基金经理多是新手的现象在中小基金公司中特别突出。”一券商人士指出。Wind数据显示,在67家基金公司中,有19家公司没有一名基金经理有超过4年的从业经历,这19家公司均为中小型公司,如摩根士丹利华鑫、信达澳银、农银汇理和浦银安盛等。
成长路径
模拟盘训练替代实战?
基金经理应该有一个正常的新旧交替和培养过程,但以国内目前的生态来看,已经处于非正常状态。
在国外,基金经理一直被看成是“白发行业”。有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股票型基金经理掌管单只基金的持续时间平均在4.6年左右,如果将基金经理在基金业的从业年限加起来,时间更长。
“成熟的基金经理证券从业经历一般要达到10年,具备公募基金投资管理实战经验,并且至少经历过一轮牛熊市的考验。”一位基金评价业人士如是表示。
“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这是大多数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成长路径,并且,目前由研究员直接跳到基金经理位置,或缩短基金经理助理在职时间的“揠苗助长”式提拔越来越多。
“完全是在拿基民的钱练手!”上述涉“市”难深的基金经理培养方式,备受各方质疑。记者从广深一些基金公司了解的情况是,基金公司会通过让研究员做模拟盘的方式,获取模拟实践经验,选拔基金经理储备人才。但有基金业人士认为:“做模拟盘和做实盘是两回事,最起码操作的心态就不同,做基金经理还是应该要有实战经验。”
未来发展
人才难题消磨基民信任
“最近发现,国内公募基金经理中累计执业2年以上的仅占4成左右,平均每家公司基金经理在岗时间不足2年,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公募基金未来的发展感到担忧!”深圳德信睿扬咨询的一名资深猎头在自己的微博里感叹。
基金经理任职的持续性直接影响基金业绩,基金经理新手当道逐渐消减着老百姓对基金业的信心,动摇基金业根本。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称,从某种角度讲,国内公募基金业正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行业没有生命力,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减退,而没有人才,行业更加没有生命力。
对于这一趋势,基金业佐证的一个说法是,“基金经理去私募基金,因为他们会炒股票;基金公司高管去PE,因为他们有关系。”WIND数据显示,自有基金公司成立后,共发生679名基金经理变更,在离任后有去向可寻的223人中,125人选择去往其他公募基金公司,占56.05%,另外约有35.87%的人投奔了私募基金。
此外,有观点认为,近年来市场上非理性超跌越来越多与基金经理过于年轻化有关,一些手握重金的基金经理经验不足,面对市场突然变化会产生过激反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