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要闻>保护候鸟 守护生命通道>正文

湖南猎手与护鸟人上演“猫鼠游戏”

A-A+2013年10月27日12:03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评论

参加国庆护鸟活动的孩子戴上翅膀,想象飞翔。

  每年秋季,天气转凉时,由寒带地区飞来的大批候鸟,沿着湖南雪峰山脉、罗霄山脉、武陵山脉3条千年鸟道,飞抵热带地区过冬。但伴随万鸟齐飞壮观场景的,是山林里的捕鸟网、聚光灯、此起彼伏的枪声和打鸟者贪婪的目光。一个小队,每晚捕杀100只鸟;20余个候鸟栖息地,仅在迁徙季节被偷捕的候鸟就有20万――50万只之多。

  为了让候鸟自由地飞,全省各地候鸟保护志愿者建立网络,探索模式,与打鸟者展开斗争,确保候鸟安全过境。在资金、身份问题之外,志愿者还要解决的问题是,壮大力量,倡议社会各界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护鸟。

  “虽然抓不到现形,但心里面一定会形成爱护候鸟的意识。”

  “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这是小学课本上描写大雁迁徙过冬的场景,然而株洲小学生“芋头”今年国庆节在山林里看到的却是散落地上的鸟羽毛、打鸟用的竹签和鸟网残片。

  10月4日至6日,来自长沙、株洲等地的6组亲子家庭与大学生护鸟营团队和20来位湘潭、郴州的社会爱鸟人士,在永州市蓝山县的崇山峻岭和乡镇里实地察看候鸟迁徙场地,宣传保护候鸟。株洲教师唐卫文,带着自己的孩子“芋头”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假期。10月4日晚上10点,“芋头”跟着妈妈和长沙、株洲等地的志愿者,在当地志愿者的带领下,分两个护鸟小分队分别前往蓝山县毛俊镇和浆洞镇开展巡护,查看是否有打鸟情况。在巡山过程中志愿者没有发现打鸟人,但现场所见还是让第一次“上山”的唐卫文和“芋头”震撼了一番,“可怜的小鸟啊!”看到散落在山林里的鸟羽毛,“芋头”难过地叹息着。

  拯救候鸟的确已经刻不容缓。湖南省林业部门今年9月初起部署了保护候鸟的“百日专项行动”。在候鸟途经的蓝山、桂东、炎陵、新邵、隆回、新宁、城步、道县、新化、通道10县,林业部门设立了保护站,由林业、森林公安与当地联防队员24小时现场巡护,确保候鸟过境的100日内安全迁徙。

  在此之前,保护候鸟的民间网络也开始铺展。今年6月底,由湖南省环保社团联合会发起的湖南省“候鸟守护者”行动网络正式启动。联合会理事长何建军介绍说,行动网络以候鸟保护为切入点,在全省征集志愿者进行大规模的候鸟保护行动和宣传工作,“通过这个行动网络平台,湖南各地护鸟志愿者将连成一体,各网络点相互支撑,使社会各界候鸟保护力量形成合力。”

  “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参加这样的活动,虽然抓不到现形,可能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心里面一定会形成爱护候鸟的意识。”国庆护鸟活动负责人何建军说。

  “打两只就相当于一天的工资,打三只第二天上午就可以睡懒觉了。”

  国庆护鸟活动结束后,一行志愿者乘车返回长沙、株洲等地,护鸟的日常工作则留给了当地志愿者继续进行。事实上,“候鸟守护者”行动网络就是由这些广泛发动起来的本地力量组建的。蓝山县护鸟队伍的“前身”,是之前已经活跃在当地的爱心助学团队,“两个牌子,一队人马”。

  今年5月,何建军与这一爱心助学团队的负责人宁之华取得联系,表达了建立护鸟网络、保护候鸟的想法,得到宁之华的积极支持。从8月开始,这位60岁出头、今年7月刚退休的中学教师,就带着自己的50多名核心队员,驱车数十上百公里,在候鸟经过的山头,与打鸟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0月15日下午,刚巡山完毕的宁之华,电话里传来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候鸟过境的主要时段就要来了,必须绷紧神经加强巡护。”宁之华透露,按照以往的经验,国庆前后是候鸟大批过境的时段,今年可能由于天气暖和,时间推迟到了10月中旬,“省里面通知说候鸟已经在洞庭湖一带,眼看就要飞来了。”

  蓝山县毛俊镇栗树窖村、桨洞镇茶山冲、蓝山与广东梁州县交界处的南风坳,是候鸟过境蓝山县的几个主要通道。尤其是南风坳,“打鸟猖獗的时候,几乎整个山头都灯火闪闪”。为了摸清打鸟规律,宁之华带着护鸟队伍,有时候一个晚上跑好几个地方,“什么地方有鸟,什么地方有鸟网,都要弄得一清二楚。”

  这是一场“猫鼠游戏”,志愿者在“寻找”打鸟人的同时,打鸟人也在“研究”志愿者,志愿者巡视、看护的山头打鸟现象减少了,更隐蔽、偏僻的地方又亮起了灯光。

  打鸟者何以如此“执着”?宁之华概括了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传统观念影响,世代居住于此的当地人把候鸟像山上的野草野树一样看待,“谁砍回去就是谁的”;二是经济利益驱动,一只个头大的候鸟可以卖50元,“打两只就相当于一天的工资,打三只第二天上午就可以睡懒觉了。”

  探讨政府、协会和民间力量三位一体的护鸟模式

  除了传统观念、经济利益这“两座大山”,志愿者还面对着资金和身份问题的尴尬:志愿者知道什么地方打鸟,但是没有执法权;林业部门有执法权,但是相对来说不具备志愿者所有的优势。“志愿者是做什么的?老百姓对这个概念并不是很清楚。”但在邵阳市新宁县候鸟保护黄沙监测站,这一现状却悄然开始发生改变。这支与众不同的护鸟队伍,被新宁县环保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惟炳称之为“政府、协会和民间力量“三位一体”新模式,环保社团联合会、新宁县林业局和县环保志愿者协会三方,对候鸟保护站的建设和运营都具有参与决策、管理和知情权。

  今年7月25日,在新宁县麻林瑶族乡黄沙村寨子背举行的监测站揭牌仪式上,新宁县林业局当场给志愿者颁发“护鸟协管员”徽章。志愿者的身份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这也是我省2013年建设的10个候鸟保护站中,第一个实现政府与民间组织共管的保护站。

  今年的候鸟迁徙季,这一模式成效显著。省环保社团联合会和新宁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共同为新宁县征集“候鸟守护者”。新宁县环保志愿者协会则负责本地志愿者配合县林业局开展日常的宣传和巡护工作,一有情况,立即举报;林业部门获得“情报”后,马上派遣有执法权的工作人员常驻当地,加强执法与惩处力度。

  “最近一段时间打鸟的人减少了。”刘惟炳在电话里说。这位专责护鸟工作的副会长印象深刻的是,戴着“护鸟协管员”徽章的志愿者,已在当地老百姓心中建立了认同。

  新宁县林业局局长周光辉则有更长远的目标,“在护鸟的基础上把候鸟保护站打造成为一个生态教育和体验基地,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在这里感受自然,享受自然,保护自然。”

  ■文/三湘华声全媒体

  记者 卢小伟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