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段云行
通讯员 康承贵
儿女成家立业,生活殷实,都很孝敬,按理说可以乐享晚年了。
91岁的新化县油溪乡牛车村伍益生老人,硬是闲不住,把几十年来养成的种田习惯,坚持得毫不动摇。
7月5日,他又拄着拐棍,来到责任田里,给禾苗施肥。
91岁老翁
他的爱好是下田
记事起,伍益生就跟着父母学干农活。稍大点,在田地里摸爬滚打,样样都干。
他当过生产队长、大队支书,几十年来靠种田过日子,从没离开过家乡和土地。
2011年,伍老将屋门前的那片良田,交给侄子耕种。去年洪水冲垮了田埂,田中涌进泥沙杂物,侄子不想种了。
为了不让这丘田荒芜,他与60岁的保姆,每天劳作2至3个钟头,3个月后,被洪水冲毁的田埂砌好了,田中的泥沙杂物清除了。
去年5月,伍老请人将2.65亩责任田插上水稻,经过精心管理,秋季喜获丰收。
配上助手,
儿子也奈不何
“村里老人经常对我说,益老胡子,你儿子在上海当大老板,每个月给你寄几千元生活费,不愁吃,不愁穿,你年纪这么大了,何苦还要坚持种田呢?你真是一位不倒翁啊!”
“我听了后觉得蛮舒服。因为劳动锻炼身体,自产的粮食吃起来又香又甜!”伍老觉得很受用。
伍老的妻子已去世30年。前几年,儿女们请来一位保姆。保姆除了帮老人洗衣煮饭,每天还陪老人到地里干农活。
去年8月,伍益生过生日,大儿子专程从上海回来祝寿。
望着父亲日益苍老的脸、大不如从前的身体,儿子劝父亲:“爹,把那些田送给别人去种,不要再种田了!否则,不给你寄生活费了。”
伍老种了一辈子的田,哪里听得进儿子的关心话语。
贴本种田,
土地的儿子惜物力
儿子回上海后,伍老又和保姆一起,拿着锄头走进田里,用5天时间,将泥土翻了过来。
他自己没种秧,花300元钱买回秧苗,请人插上。
“每次插田、收谷子,都要花160元一天请人帮忙,还要招待烟酒。而打下的谷子按市场价变卖,得不到多少钱;”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儿童。我觉得荒芜田地太可惜,只要不荒田,贴点本也没关系。”
伍老的种田情结,让我们看到了农民对土地的真情。
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