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清重臣曾国藩逝世142周年。望城区伏龙山桐溪寺后,这位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安息在此已百余年。
这座始建于唐朝、已有1300余年历史的古寺,有着怎样的过去?曾国藩因何与这里结缘,要将此处作为他最后的家园?千百年中,数度沉浮,古寺法缘为何能延续至今?历经半个世纪的落寞,即将消失的寺院如何重焕“青春”?
3月5日,望城区坪塘乡桐溪村,伏龙山脚下。由立方国际十多个人组成的摄制组来到这里,在泥泞中架起了摄像机。他们要花三年时间,拍摄一部关于桐溪寺的纪录片,讲述这座千年古刹的秘史、变迁和未来。这将是这座唐朝古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公开亮相。
桐溪寺,古称兴国寺,位于望城区坪塘乡桐溪村境内的伏龙山下,为唐代振郎禅师创建。据《五灯会元》记载,振郎禅师属禅宗青原系下二世,五十来岁进入古长沙城,看见伏龙山后桐林茂密、山前流水潺潺,是不可多得的修行宝地,一砖一瓦建起了桐溪寺的前身兴国寺,堪称唐代名刹。
桐溪寺历史上数度沉浮,但法缘不绝。清同治十三年,曾国藩迁葬于寺后,为桐溪寺的文化底蕴提供了巨大的助援。如今,古寺纳入大王山旅游度假区,面临 史上第四次重建。随着大王山项目的启动推进,重建后的桐溪寺将成为湘军文化园的一部分。3月12日,纪录片《桐溪寺》正式开机,预计拍摄制作将耗时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