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稿中诸如此类的文字比比皆是,但这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少妇思夫。与毛泽东别过多次的杨开慧,从来没有像这一次分别那样令她心神不定:我检(简)直要疯了!我设一些假想,恼(脑)子像戏台一样,还睡什么觉?人越见枯瘦了。
事实上,杨开慧的直觉没有错。那黑夜中的匆匆一别,竟是夫妻永别。其实,秋收起义后的毛泽东和他的起义军,要比杨开慧想象的境遇更糟。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爆发。枪声打响后,起义部队曾一度所向披靡。然而,初战胜利的喜悦还没从战士的脸上消失,起义部队便遭到了敌人的反扑。偏偏这个时候,远在上海的党中央领导人发来指令,要起义部队继续攻打长沙。但毛泽东作出了一个决定:走。这一走,就走出了一个井冈山红色根据地。
贰 “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
“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离别太久,杨开慧在手稿中写下这句话。“不能忍”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因为思念,而更多的是因为牵挂与担忧。
杨开慧非常明白,在那时那刻,她就算寻到井冈山,等待她的并不是夫妻团聚的喜悦,而是同甘共苦的艰难,甚至是死亡。
杨开慧还写下一句很凄凉的话:“没有我在身边,他不会注意的。”已经给毛泽东生了三个孩子的杨开慧,这句话绝不是自以为是之言。在杨开慧那些伴夫走天涯的日子里,她知道,毛泽东是不屑于生活琐事的,甚至面对危险也仍然没有应有的警觉。
毫无疑问,杨开慧决意要上井冈山,明显带着共赴危难的强烈意识。即使没有杨开慧英勇就义的那一幕,单看杨开慧的手稿,就不能不让人坚信:如果需要,杨开慧随时准备为毛泽东去死。
“……我想象着假如(有)一天他死去了,我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