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15日消息(记者 白杰戈)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年春节前,公益人士王永、邓飞,以及郎永淳等人在微博上发起的“顺风车回家”活动,受到了关注和欢迎。现在,活动的发起人又提出,准备把“顺风车”活动常态化,推广到平时的生活中。那么,这样的推广是否可行?又面临哪些困难,要怎么解决呢?
跟以往通过生活信息网站发布的拼车广告相比,今年在微博上发起的“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吸引了更多人注意。从1月10号到2月10号的一个月当中,一共有一万八千多名网友参与。对于这种节省运力,互助并且环保的方式。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缙表示欢迎:这样一个新生事物,政府宜疏不宜堵,应该少一些干预,多一些引导,合理地疏导规范。
不过,要从春节期间的特殊出行方式,发展成为平时的常态,活动的发起人之一王永也坦言,这还需要解决一些难题。首先是车主和搭车人之间互相的信任,王永作为车主,已经有14年的顺风车经验:
王永:14年的时间,一共搭过一万多人,如果1:10遭白眼,1:100遭拒绝的话,我至少遭受过十万人的白眼和一百万人的拒绝。
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安全的顾虑,在今年的“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当中,要求双方事先互相核对身份证,而顺风车要常态化,天天准备掏身份证,似乎有点麻烦。发起者想到了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车主和搭车人都需要在网上注册,并且在后台验证身份信息,这样,每一个参与的人,都经过核实和安全认证,每个人还可以有自己惟一对应的二维码,印在车贴或者徽章上,手机一扫,就能显示认证信息。
厂商负责人介绍:二维码在身份认证环节至关重要,相当于身份证,一人一码,不会重复。
在今年参与“春节回家顺风车”的一万八千多人当中,最终有五百多名车主搭载了一千多名乘客,比例并不算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同路的人不容易找到对方的信息。而将来通过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车主和乘车者双方分别输入自己要走的路线,系统就会自动匹配顺路的人,更加方便快捷。
不管是春节回家的顺风车,还是城市里上班族的拼车,这几年都一直面临政策上的争议和风险,因为按照情理双方通常希望能够分担路上的油费、过路费等成本,而依据现行的法规,私家车载客涉及盈利的,算是非法运营,分摊成本和盈利又不容易界定。这一次“顺风车”想要常态化,为了规避这个问题,提出免费搭车,但是有“公益里程”的积分可以付给车主,积分可以兑换油卡、电话充值卡,也可以捐给公益机构。王永表示,他们还将有专门的基金会和专业的团队。
“顺风车”计划从今年6月开始常态化运行,分阶段地推广,从北京到其他地区,从上下班时间到全天,从车主之间到所有人之间。北京等一些城市尾号限行带给车主的不便,也可以通过顺风车来缓解。目前“顺风车”的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已经在测试当中。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首都文明办主任陈冬表示,免费顺风车活动是爱心互助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陈冬:能不能把学雷锋志愿行动计划和“顺风车”统筹起来,包括注册制、信息制,这样对公益事业的发展很有好处。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刘缙说:作为政府主管部门来说,我们高度关注也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多提供一些服务和帮助。
刘缙也表示,未来北京还将继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分享到:
2月13日15时许,怀化通道独坡乡新丰村、骆团村发生严重火灾,500余人受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