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乡村音乐节
落户大湘西
本报记者 乔伊蕾
【故事】
“以山水为背景,以田园为舞台,在世界自然遗产的绝美风光里,那一阵阵曼妙的歌声仍在我心中久久回荡。”回忆起去年举办的第三届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省政协委员、张家界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市委主委、市旅游局副局长周芳依然心潮澎湃。
永久落户张家界的国际乡村音乐节,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音乐节曾被文化部评价为“巧用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形象的一次成功实践”。较之前两届,第三届音乐节的级别更高、形式更新、亮点更多,共有来自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20个国家的22支境外乐队和8支国内乐队参加,近300名乐手和演出嘉宾以青山绿水为友、与奇峰飞瀑为伴,在张家界黄龙洞生态广场景区、宝峰湖、天子山、溪布街等景点,上演了32场不同民族、不同风情的特色演出。
南非鼓族乐团、哥伦比亚戴维伦巴拉丁爵士乐队、阿根廷激情探戈舞蹈团……一支支充满异域风情的艺术团的激情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当具有张家界少数民族特色的“茅古斯”版《江南style》一经亮相,更是引起现场观众的热烈欢呼。高亢明快的山歌、温柔动听的情歌、风趣活泼的小调、激越感人的澧水号子,振奋昂扬的薅草锣鼓调子,各国音乐相互交织,使张家界的奇山异水更加多姿多彩,生动迷人。
“国际乡村音乐节的连续举办,深化了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提升了张家界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那几天,周芳穿梭在山水之间,组织协调各旅行团观看演出,倾力推介本土的旅游文化。
她告诉记者,短短5天时间,共有10万多名游客来到张家界欣赏了美景和音乐。
【感言】
省政协委员、张家界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市委主委、市旅游局副局长周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张家界的旅游文化,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农村美了
农民富了
本报记者 沙兆华
【故事】
“去年,我们黄山村人均收入过万元,老百姓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说起2013年的变化,省人大代表、华容县万庾镇黄山村党支部书记黎光和一脸的自豪。
“我1984年就在黄山村当村党支部书记,今年正好30年。农村美了,农民富了,这是我最大的感受。”
以前,村民白立兵家十分贫困,通过自己在外打工和家里发展经济作物。今年,白立兵买上了十几万元的小汽车,让同村人对他刮目相看。仅去年,村里就有20多户人家买了小汽车,使村民小汽车拥有量达到了60多辆。
村民变富了,对生活的要求就高了。黄山村有410户居民,家家户户彩电、冰箱、电饭煲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带来的用电紧张成了2013年黄山村头等大事。黎光和带领全村进行了电网改造,并新安装了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解决了村里的用电紧张。
村民们一直喝地下水,水质不能保证。黎光和又四处筹资40万元,安装了净化设备,现在打开水龙头,就可以直接饮用。村民们对此拍手称好。
小车多了,村组公路就显窄了。去年,应村民的呼声,黎光和完成了一半村组水泥路的硬化和加宽,剩下的今年完成。
如今,村里老旧的土坯房都变成了新房,连6户贫困家庭都享受到国家安居工程的帮扶,建起了新房。村里实施了农村清洁工程,房前屋后都有垃圾桶,每天还有专人来打扫垃圾,村民们在干净的环境中生活,就如同生活在画里。
【感言】
省人大代表、华容县万庾镇黄山村党支部书记黎光和:百姓安居乐业,村容村貌干净卫生。农民多年期待的幸福生活如今已成为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农民信心倍增,干劲更足。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个过程。我希望,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能更科学,基础资源能向农村继续倾斜,使村民在教育、就医、娱乐方面跟城里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