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达标标准
1.城市群内都市圈或大城市数量不少于3个
至少有1个特大或超大城市为核心
2.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
3.城市化水平大于50%,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
4.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经济密度大于500万元人民币/平方公里
城市群基本内涵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以1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3个以上都市圈(区)或大城市为基本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
本报讯(记者 岳冠文)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两型社会试验区,湖南人对于“城市群”的概念也更加熟悉,而我国总共有多少“城市群”?日前,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 源研究所最新完成的《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长株潭城市群在15个达标的城市群中占据一席。
中国五城市群可能进全球十强
5年前,国家发改委相关研究员在媒体撰文指出,“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具体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并预测若干年后,“中国五城市群可能进全球十强”。
而这份《报告》指出,目前中国正在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报告》中提到的23个城市群 中,15个为达标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长株潭、武汉、成渝、环鄱阳湖、中原、哈大长、江淮、关中、天山北坡城 市群;8个为非达标城市群:南北钦防、晋中、银川平原、呼包鄂、酒嘉玉、兰白西、黔中和滇中城市群。从知名度和影响力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 “老大哥”最为人熟知。而环鄱阳湖、中原、江淮、长株潭、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则于近年渐多受到关注。
中国城市群发展存在三大问题
《报告》分析,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中存在的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着过多的政府主导与行政干预、过高的发展前景估计、 过密的集聚负效应和过大的发展差距“四过”问题。 二是城市群建设中存在着不顾条件盲目跟风争相纳入国家战略、争建国家试验区,不顾红线争相扩权强势、 引发了大规模的变相圈地造城运动,不顾深度合作争相重复建设、出现了徒有虚名的高度一体化,不顾资源环境承载力争相提出高目标、滋生了严重的区域剥夺行为 “四不顾”问题。三是城市群规划与实施中存在着缺失统一的城市群识别标准、缺失规范的统计数据、缺失明确的归口管理机关、缺失公认的规划编制办法与执业制 度、缺失权威的城市群规划法律地位“五缺失”问题。
《报告》对国际公认的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比较分析中发现,世界级城市群基本集 中发育在自然条件和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带,大多沿长轴形成带状拓展的空间形态结构,与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密切相关,发挥着全球及国家中枢的重要职能。并且城 市群在形成发育过程中都建立了紧密的政府协调机制,如建立权威的大都市区政府,组建半官方的地方政府联合组织,设立单一功能的特别区及协调机构,立法确保 地方自主权等。
未来30年形成六大城市群集聚区
《报告》分析,未来30年我国城市群将按照点―轴―面的空间结构模式,形成由23个城市群、三大城市群连绵主轴带(东部沿海地区纵向城市群连绵 带、长江流域横向城市群连绵带和黄河流域横向城市群连绵带)、六大城市群集聚区(三江平原城市群集聚区、黄淮海平原城市群集聚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群集 聚区、珠江闽江城市群集聚区、长江上游城市群集聚区和黄河上游城市群集聚区)组成的国家城市群空间结构体系。
《报告》中明确梳理出各城市群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如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国家综合竞争力最强的世界级城市群,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建成亚太地 区最具竞争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将京津冀城市群建成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世界级超大城市群,将武汉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建成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 改革试验区,将环鄱阳湖城市群建成国家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的生态型城市群,将成渝城市群建成国家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