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杰妮 周华平 北京报道 此次两会期间,“保障房”一直高居代表委员们的话题榜前列。昨日上午,湖南团小组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这一话题再次引发在座代表的热议。如何不让保障房成为新的贫民区,成为大家讨论的焦 点。
保障房小区不经意间已经在城市随处可见。
建设规划应一视同仁
不过与市场上的商品房比起来,保障房小区的特征总是让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保障房应该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每一个楼盘里面。”蒋安荣代表表 示,现在的保障房小区,在建筑设计、建筑质量、配套建设方面都比不上一般商品房。在一片居民区里,一眼就能认出哪儿是保障房小区,哪儿是商品房。他认为, 这样的规划不够科学合理。
王填代表表示赞同:“我们不能让保障性住房小区成为新的贫民区。”他认为,保障性住房应该像人防工程一样,在每个小区项目启动时就要配套规划 好,尽量避免建设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聚集区。对此,李亿龙代表持赞同观点,他认为,这样成片的保障房小区,不但让今后管理难度很大,而且与普通商品房形成 对比,多少会让住在里面的人产生差异感。由此,他也认为,“现在一味地要划地方,建立保障性住房小区,值得商榷”。
分配机制应阳光公正
在对保障房的建设规划进行了一番探讨后,代表们继续将注意力转移到保障房的分配机制上。任玉奇代表提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机制应该在阳光下接受 监督,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公正。伍冬兰代表补充说:“还应该尽快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查系统,记录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住房信息,以确保申请资格有 效。”对此,文花枝代表提出,目前的信息系统,只能看到住房者在当地的住房信息。应该要将信息系统进行全国联网,这样同时可以看到购房者的异地住房信息, 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交通、大小都存在问题
现在的保障房小区经常安排在郊区,但很多住保障房的人都在市中心工作,这样让他们十分不方便。目前,根据规定新建廉租住房套型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这样的规定太死板了,不能适应不同人的需求,要是租房子的是一大家子人怎么办?……在接下来的近20分钟时间里,代表们对这一话题的热情持续升温。
分享到:
2012年全国“两会”将分别于2012年3月5日、3日在北京开幕......[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