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卿永锋) 虽然已记不清这是周其凤院士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第几次回家乡,但这次来长却显得格外不同,因为周其凤校长要第一次专门针对湖南中学生开一场报告会。校长实名推荐、自主招生、高考的节骨眼上,没有为大家最关心的北大招生政策解密,这个漂泊多年未改厚朴扎实的小个子湖南男人开场就申明,“今天来与同学们交流,不是做招生宣传。”他只想,作为一个湖南老乡,和同学们交流求学和人生经历。演讲后,周校长还耐心地与中学生互动提问,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持续到中午12点30分,全场都站着讲话的周其凤深度交心,动情处这位大家甚至落下眼泪,全场观众也听得毫无倦意。
昨日的长沙市一中逸夫报告厅被市一中、师大附中、长郡、雅礼四校的500多名高二高三学生坐满,连过道上都站满人。
关于兴趣
开始不喜欢,坚持下去也许就会改变
“兴趣可以培养。”周其凤以自己的求学故事告诉高中生关于专业兴趣现在判断不能太绝对。他是1965年考上北京大学化学系,“其实我并不喜欢化学。”周其凤说,因为物理可以学装电灯泡,他的第一志愿是物理,第二志愿是数学,第三志愿才是化学,高考数学成绩有点“筐瓢”,才进了化学系。后来,自己越深入化学越喜欢,此后从事高分子化学研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化学家,并成为中科院院士。
周其凤建议中学生们,“开始对一门专业可能不喜欢,还有抵触情绪,其实可以试着甚至硬着头皮去尝试坚持,也许不久可能发现自己其实喜欢上这门学科。”
关于教学与科研
一切以对学生有利为原则
当前,一些大学容易忽视教学,而又过分重视科研。周其凤认为,大学做的任何事,首要考虑对学生有利。大学的科研承载着教书育人的任务,如果不能,大学就成了科研所。大学要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研中去,才能真切感受科研的精神,让他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盲从。周其凤举例,自己读过一本美国著名教授写的经典高分子化学教科书,他就抱着一种批判精神去读,还专门写了论文提出不同意见。
关于人生
感恩别人帮助,自己和团队一起努力
翻开周其凤的成长经历,颇像欣赏一部传统的中国式励志书籍:艰难中求学,穷且益坚。
因为贫穷,当初学费成为周其凤前进路上的障碍——他曾几度差点辍学。常常欠学费,家里又实在凑不出钱来,他就哭着跑回家。当时家里最值钱的是一个烧水的铜壶,他拿着跑出去,把铜壶扔到水塘里。后来母亲捞起铜壶,借钱给他补交了学费。
初中学校离家有60里山路,高中则是80里,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走这样远的山路去上学是不可想像的。但正是这样艰难的求学之路,培养了他不畏艰难的性格。1962年,周其凤考上高中,上高一时,周其凤觉得自己懂事了,应该为家里承担责任,提出退学,学校领导做了工作,周其凤才决定继续坚持读下去。
在家乡好心人的帮助下,周其凤完成了高中学业。1965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上大学的路同样具有传奇色彩:他背了个背包,带着母亲花1元块钱买的木箱,光着脚从浏阳走了两天两夜到长沙。其实,当时母亲买了一双布鞋,但他舍不得穿。走到长沙后,周其凤拿着介绍信找到湖南省招生办,招生办为周其凤发了一些补助。周其凤正是用这些钱买了火车票。到京后,身上仅剩4元钱。
1980年代在美国麻省大学读博士,号称“四最学生”,年纪最大、个子最小、英文最差、钱最少,但正是这个“四最学生”成为最先完成博士学位的学生。周其凤说,当别人看电影旅游时,他就泡在图书馆、实验室,这时没钱反而是一种优势,让你更专心求学。
周其凤很懂感恩,他认为自己的每一步都得许多人的帮助,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走到今天,更需要自身素质,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尊重团结帮助别人;第三是能经受各种挫折,他强调这种挫折包括表扬和批评,别人表扬时,要知道自己其实不那么好,别人批评时,要知道自己其实不那么坏,要清醒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分享到:
长沙市第二届“人民满意警察”、“拥警模范市民”评选,请为您心目中的满意警察拥警市民投上一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