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第10军军长的方先觉带领守卫衡阳的1.7万将士和3万多民工,在衡阳西面和西南面修筑了大量工事。其中,张家山是衡阳保卫战西南面最突出的防守阵地,首当其冲。

  据彭华英老人回忆,1944年6月,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她逃出衡阳城,“我7月28日偷偷回来的,想看看田里的稻子”。但是,返回“张家山”所看见的情形让彭惊呆了:“到处是死人。路上,山坡上,横一个,直一个,摆满了。有的尸体都已经干了。”

  今年60岁的何发秋曾经在衡汽集团工作。据他回忆,张家山上面以前有一块很大的大理石墓碑,大概有4米多高,1米宽,上书“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之墓”。

  1950年1月,遗址处建成了衡阳市气象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在山上玩耍的小学生还经常挖出子弹和弹壳。

  忆张家山阵地成日军绞肉机

  张家山是衡阳西南城郊战场的“锁匙”。整个张家山阵地由三个标高不大的小高地组成,呈品字结构,可以互为犄角、互相支援、互相掩护。两高地之间相距约50米,正是步枪、机枪交叉火力网最有效的距离。

  日军集中火炮对国军阵地猛击,不惜动用空袭和毒气,而国军官兵则坚守工事,奋勇杀敌。在6月28日至7月2日的战斗中,日军曾向该阵地发起猛攻不下20次,均被国军击退。期间,有部分阵地或被日军冲入,或大部为日军占领,但旋即就被国军反复冲锋恢复,如此反复竟多达9次之多。

  抗战老兵彭中荣在接受采访时说:“日军的机关枪、炮蛮厉害的。这条命逃出来是不容易的,真正不容易。有时候一炮弹、一炸弹炸中了,整个一个战壕一排人一个都不留。一天要死几十人,那担架都没有了。”

  对阵的日军伤亡更多。日军第11军高级参谋岛贯大佐在日记中写道:“左面的第3中队也在悬崖上架起了梯子,小山中尉正要登上梯子的一刹那,整个中队立即被白烟所包围。第3和第4中队都在联队长的视野中消失了……稍时,爆炸停止,白烟渐渐扩散,右线第4中队全体俯卧不动,全部战死。”

  87岁的抗战老兵卢庆贻说:“当时战争异常残酷,国军和日军在反复争夺张家山的过程中伤亡惨重,用绞肉机形容这里一点都不过分。多日连续战斗,双方都无法收尸,天气炎热,奇臭无比,但攻守双方都得忍着恶臭继续鏖战。”

  衡阳文史专家萧培评价道:“张家山一战,日军付出了四千多人的伤亡代价,而国军据守的10师第30团官兵损失也在70%以上。日军在进攻张家山等阵地的同时,对虎形巢阵地也发起了猛烈进攻,然而连续五昼夜的冲击,除了在国军阵地前留下大批尸首以外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