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工作者感动百姓
2010年9月,新邵县大新乡村民谢全贵主动上交1把青铜短剑。经鉴定,短剑系战国时代文物,是国家二级文物。谢全贵说,把文物上交给文物局,他很放心。
邵阳的老百姓对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信任有加。为了摸清文物家底,邵阳文物主管部门前后开展了三次大规模文物普查活动。老百姓不仅为普查人员提供食宿,提供族谱、碑文、笔记等很有价值的文史资料,还主动拿出自家的“藏品”上交文物局,用作馆藏。
信任不会凭空产生。文物局原文物工作队队长赵发国在清理一座被盗掘的清代葬墓时中毒身亡,大祥区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卿利萍在下乡途中因车祸不幸遇难,他们的故事感动着老百姓。
邵阳市文物局局长胡光华说,只有争创一流业绩、树立一流形象,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同,最大限度助力邵阳市文物事业发展。文物局坚持组织业务知识学习,聘请省内外专家授课,并打造“学习型文物保护工作者”,要让每位文物保护工作者都能随时随地解答村民的疑问,并提供文物保护建议。
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过问,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督促县、乡解决文物的产权纠纷问题。城步县三中在孔圣庙的保护范围内违章建房,县政府迅速问责,给予校长撤职处分。隆回县出台《非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内住户外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提出依照“逐步、自愿、有偿、优惠”的原则实施外迁,对外迁补偿标准、外迁后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与保护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老百姓就是文物的守护神
城步县古苗文摩崖石刻群上方,有一座遮阳棚。这是当地村民自己掏钱搭建起来的。他们还自发修建道路,安排日常文保巡逻。
这些村民都是县里文保管理委员会(简称“文管会”)的成员。文管会主要领导由群众大会推选产生,下设有群众义务文物保护员和志愿者。
胡光华感慨地说,群众就是文物工作保护者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文物的保护神――
1990年,新宁县节孝坊被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家住节孝坊旁的蒋重青表示愿意为政府看守文物。二十多年来,他默默无闻地用行动践守诺言。有人出钱贿赂他,想要撬走浮雕纹饰,老人一口拒绝,并立即报警。在公安、文物部门的严密监控下,文管会加强了当地村民的日常巡逻,文物至今安然无恙。
2010年5月20日,3名不法分子深夜潜入邵东县水东江镇太平村,企图盗走4只清代石狮。一位村民被盗窃的声响惊醒后,立刻呼救。不到10分钟,100余名村民闻声而起,自发驾私家车分三路追赶。凌晨4点,终于在百公里外的衡阳呆鹰岭收费站截住了盗贼。追回被盗石狮后,村民又自发对石狮进行了修复和防盗加固。
为使文物保护队伍稳定发挥作用,县文物局采取荣誉鼓励的方式,每1至2年召开一次文物安全保卫工作表彰大会,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越来越多的乡亲自愿加入文物保护队伍。
与此同时,邵阳市开始着手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文物局就文物综合开发利用邀请有关专家来邵阳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先后为寨市古镇、贺绿汀故居等单位制订了保护利用规划。各类历史名城、名镇项目预计将争取中央在邵阳投资的立项资金已达10多亿元。(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谭 鑫 赵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