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邵阳:老百姓成为文物保护的千里眼
湖南省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农民杨树生和杨宗顺走在荆棘丛生的王家山里,时不时用手拨开面前一人多高的茅草。他俩是义务文物保护员,自告奋勇担负起王家山汉墓群的巡逻工作。
杨树生说,汉墓群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是城步历史的见证,一定要守护好。
近年来,邵阳市走群众路线,探索“政府主导、文保牵头、属地管理、群众参与”的文物保护新模式,像杨树生、杨宗顺一样努力保护当地文物的老百姓还有很多。
文物的“近邻”
精致的宗祠、神秘的古苗文摩崖石刻群、恢宏的风雨桥……在邵阳,滚滚时间河中积淀下来的文物古迹多达1600多处,宛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青山绿水之间。
市县乡三级政府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撑和主导文物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但文物地址分散,财政困难,文物保护工作陷入困局。
大祥区“古仙人井”遭特大洪水冲刷,被淤泥和垃圾填埋;武冈市祝融宫、洞天宫等古建筑的屋架倾斜,砖墙开裂,随时可能倒塌……怎么办?
邵阳市文物工作者走进田间地头深入调研。“远亲不如近邻,老百姓就是文物的‘近邻’,为什么不整合他们的力量呢?”2008年,文物局下定决心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保护文物。
鉴于不少老百姓对邵阳文物所知不多。文物局加强文物宣传工作,提高老百姓对文物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于是,大家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由市文物局与市电视台联合拍摄的100集电视纪录片《宝庆文物》;“文化遗产日”和“文物宣传周”上,老百姓能够学到文物知识和文物法规。登录邵阳文物网站,就能查询文物综合信息和相关专业知识。
持之以恒的工作之后,文物工作人员欣喜地发现,宣传有了效果。原本在建筑文物主体内乱搭乱建、堆放柴草、燃放烟花等现象大大减少了,洞口县王氏宗祠的拆除项目在各界的一片反对声中及时被叫停,这座祠堂是邵阳市内现存最大宗祠之一,至今完好无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