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以房养老政策终于正式落地。6月23日,中国保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宣布自今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城市开展试点。
市民普遍关心的是,保险版以房养老究竟如何养?养老隐忧怎么“解”?把房子交给保险公司是否就可以颐养天年,高枕无忧?这些问题都摆在以房养老的破局路上。
解读
保险版以房养老怎么养
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尝试多年。简而言之,这种保险就是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按约定条件获取养老金,身故后,保险公司获得抵押房屋的处置权。
例如,60岁的张先生在长沙有一套八成新、90平方米独立产权的房子,机构评估价为70万元,与保险公司达成一个协议价值,签订合同之后,张先生将房子交给保险公司,依照合同约定,保险公司定期向张先生支付一定数额的养老年金直至张先生“百年”。张先生过世后,其房产处置所得在偿还保险公司已支付的养老保险相关费用后,剩余部分归法定继承人所有。
如果出现房价下跌等情况,房产处置所得不足以偿付保险公司已支付的养老保险相关费用,保险公司将承担房价不足的风险,不再向张先生的家属追偿。
隐忧
险企多持观望态度
作为对解决养老问题的探索,事实上早在2011年,就有银行推出了“反按揭”以房养老业务,但是市场反应平淡。都是把房子交给机构,按月拿钱,“百年之后”房子归对方。抵押给银行和交给保险公司,有何不同?
长寿风险
保险版:保险公司承担长寿风险。保险公司定期向老年人支付养老年金直至身故,确保老人的晚年生活后顾无忧。
银行版:国内银行推出的“反按揭”多为定期产品,规定了抵押期限,无论10年还是20年,到期后如果不还款,房子就没了,能“养老”不能“送终”。
房价波动风险
保险版:老年人过世后,保险公司对于房产处置所得,如果不足以偿付保险公司已支付的养老金本息,保险公司将承担房屋价值不足的风险,不可再向老年人的家属追偿。
银行版:房主家人不能参与房屋处置后的“剩余”收益。
正因为种种因素,保险公司对这个“新事物”也多持观望态度。长沙一名不愿具名的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金融机构,各家保险公司也对可能产生的经营和道德风险有自己的考虑。“除了担心房价下跌、抵押物会缩水;另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只有70年;此外就是房屋产权纠纷问题和通胀风险。该人士坦言:“面临的具体操作问题的确相当复杂。”
1、你会选择以房养老吗?
A 不会 63.2%
B 可以尝试 26.5%
C 不好说 10.3%
2、你同意父母“以房养老”吗?
A 同意 27.9%
B 不同意 58.9%
C 不好说 13.2%
3、 哪些因素影响你选择以房养老?
A 担心未来房价波动 19.2%
B 要把房子留给子女 33.6%
C 自己有足够积蓄,不需要以房养老 14.6%
D 想依靠政府养老 25%
观点
养老隐忧怎么“解”
以房养老商业保险的出炉,承载着丰富养老保障方式、拓宽养老保障资金来源的 “双重期盼”。不过,政策的试点并不能扭转市场对这一商业保险的隐忧,湖南商学院尹元元教授表示,其推出还需要金融贷款、担保机构、资产评估等,与个人的信用系统完善健全有关,另一障碍则在于养儿防老和家产传后的传统观念。
目前还没有保险公司明确表示已经有相对应的产品浮出水面。但基于长沙现有的房价水平,张先生每月收到的养老金数额不会太高。因此,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理事长孟晓苏认为,以房养老具有“三高”特征,适用于高房价城市、高潜质房屋和高素质老人,无子女老人和 “失独老人”是最合适的购买群体。
调查
6成网友“不接受”以房养老
缓解独生子女一代的压力、将不动产变身可支配财产,增加老人积蓄……以房养老看上去很美,但消费者对此的态度又如何呢?
记者随机采访几名长沙市民,他们均表示不会把房产抵押出去。“以房养老相当于把房子卖出去了,我还是相信养儿防老,家里的房子会留给儿子。”家住长沙开福区雅泰花园的梁先生说。
65岁的长沙市民刘惠君表示,自己无儿无女,房子的用处在于今后大病时可以卖掉换钱保命。现在能通过保险的方式养老也是不错的事情。“相比房租而言,以房养老可以每月获得稳定的保障。”
针对“以房养老”的话题,三湘华声全媒体发起了“你愿意‘以房养老’”的在线调查,截至6月24日18时,共有93名网友参与了调查,数据显示,其中63.2%的网民不会选择“以房养老”,近6成受众不同意父母“以房养老”,仅有不到3成网友表示“可以尝试”。
对此,很多市民认为,一方面是以房养老不太适用于当前的现状,难以评估房市的未来价值;另一方面,在传统观念里,将自己居住多年的房产抵押出去,无法留给子女,很多老年人难以接受。
记者手记
以房养老
只是“塔尖”养老
以房养老,从金融角度说,是靠房子获得养老权,这是老年人为自己体面养老抵押一生最重要的资产,其谨慎度可想而知。作为一个应对养老问题的新兴事物,“以房养老”的中国实践,政府、银行曾从不同层面开展过探索。
在美国,“以房养老”由政府主导,62岁以上的老年人可申请,但依然是小众市场,每年签约量在7万例左右;在新加坡,“以房养老”由公益组织开展,在2006年推出后反响不大,经过一年运行,仅有10例成功签约。
有专家认为,如果将养老金体系比成一个金字塔,那么塔底是政府主导的基础养老金,塔中是以企业年金为代表的补充养老金,塔尖是个人商业保险,而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则是个人养老商业保险中的一个小众产品。
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个人合力解决,需要政府、市场共同发力,“以房养老”这种养老模式,实际上只是为老年人提供了多一项的选择。“以房养老”不能仅靠机构力量,如何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养老体系,政府职能不能缺位。事实上,近几年多个城市以不同方式进行了“以房养老”的试点:北京成立了“养老房屋银行”,上海实施了“以房自助养老”,南京实行了“以租换养”等,发动社会力量,通过不同途径,才是今后解决养老问题的必由之路。(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