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MH370次航班失联已过50小时,乘客与飞机的下落仍未有确证。同时出现的,是呈现“失联”状态的各种传言,这其中有事实尚不明朗的猜测,也有蓄意而为的杜撰,更多的则是迫切期待导致的以讹传讹。
航班迫降:美好愿望落空
马航MH370次客机已安全着陆南宁的消息出现在网络上,此时距离飞机失联已经超过8个小时。欣喜的网友纷纷转发了这条消息,然而在10时21分,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一名接线人员表示,已询问过机场,并未接到任何航班备降信息。
随后,马航官方称正确认有关客机降落 “Nanming”的报道,人们发现飞机安全着陆的传言,将中国南宁(Nanning),与越南的Nanming混淆。实际上,在3月8日早9时,马航相 关工作人员便已确认,配有7小时航油的客机航油应已耗尽,况且如飞机成功迫降在其他机场,信息早应传出,由此可见“航班迫降”的传言,只是一则体现网友 “美好愿望”的谣言。
同日晚7时,网络上再次传出消息,称航班“在 北纬065515,东经1033443海域被正在执行搜救任务的菲律宾海事船发现……少部分乘客和机组人员聚集在机尾部机舱,另有数十位携带水上救生器械 的乘客漂浮在周围约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海面等待救援”。这一消息旋即被辟谣,并被发现是天涯网友“巴蒂斯图塔”杜撰的。
民航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民航刚刚接到越南民航方面有关MH370失去联系航班有关情况,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三方联合在越南土珠岛以南搜救。
马航北京第二场记者会:没有能够确认航班失事的证据。
护照疑云:他们究竟是谁
3月8日晚间,意大利安莎社与CNN官网接连发布消息称,出现在名单上的意大利和奥地利乘客均未登机,且此前他们的护照曾经被盗。深夜11时许,莫斯科回声电台称,一名俄罗斯人也因护照被盗未登机,但此条消息缺乏更多细节,遭到普遍质疑。
3月9日上午9时许,厦门日报消息称,马航公布名单中,有从福州申办的护照,其主人仍在福建,从未去过马来西亚。一架飞机上出现多个假护照,美国FBI也介入调查。
9日中午,马来西亚交通部长举行发布会,称有4人持假护照登机。到了下午1时许,马来西亚民航部门又澄清,称只有两位乘客冒用护照登机,而非4位。下午3时45分,马航在京工作小组发言人称,目前信息显示,所有登机乘客的证照信息都是相符的。
9日晚间,两名冒用失窃护照登上航班的乘客的 身份被确认,并被送到马情报部和国际情报组织。22时30分,我国公安部派出工作组,赴马来西亚对两乘客持他人护照登机展开联合调查。一天的时间里,持假 护照登机者的说法从2位变为4位,又变为2位,护照疑云,与持假护照者的真实身份引发民众新一轮猜测。
漂浮物:是否飞机残骸
人民网援引越南官方媒体消息称,当日晚6时 30分,在距离越南坚江省土珠岛(ThoChu)南西南边80公里处发现了怀疑是马航失联飞机残骸的物体,根据坐标位置和搜救人员描述,这些漂浮物被怀疑 是马航飞机舷窗的一部分。但很快,马民航部代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海面出现的油迹目前不能确认是否来自失联飞机,越南岛屿附近发现的残骸并非飞机部件。
此后的几个小时内,不停出现越南海域发现飞机 残骸的消息,分别是疑似失联飞机舷窗和尾翼平衡杆、舱门和机尾,但经过反复确认,漂浮物都不属于失联客机。目前,搜救范围已逐渐向泰国的安达曼海扩散。今 天早晨7时41分,央视援引路透社消息称,失联客机调查组人员表示,初步调查显示客机空中解体可能性增大。“至今尚未发现任何可被完全确认的遗骸,很可能 是飞机在一万米高空发生空中解体。如果飞机完好地坠毁水中,残骸将会非常集中。”
法新社报道,马来西亚航空称与一架载有239人的飞机失去联系。随后,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确定该飞机航班号为MH370,越南时间2时40分失去联系。
越南媒体称,当地搜救人员在越南南部金瓯省西南120海里处发现了失去联系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航班信号。40分钟后,越南海洋搜救协调中心指挥员帕晗表示,尚未发现马航失联航班信号,此前报道不准确。
客机坠毁:以讹传讹的转发
一则消息让人们的心情陷入低谷——多家通讯社和媒体均引述越南媒体消息,表示马航失联客机已在海中坠毁。该消息称越南海军上将Ngo Van Phat表示,客机在柬越争议岛屿富国岛以南153海里处坠毁。
随后,波音中国总裁马爱仑(Marc Allen),通过自己的新浪账号“@小马哥爱747”发布微博,表示飞机已经找到并称波音技术团队已赶往事故现场。由于马爱仑的身份,多家媒体转发了这条微博,提高了飞机坠毁消息的可信度。
就在“飞机坠毁”传言甚嚣尘上时,马航官方召开发布会,坚称飞机仍是“失联”状态,随后马爱仑删除了自己的微博,辟谣称“飞机已找到”消息有误,有网友分析,马爱仑只是转发了其他人的消息,却被当作消息信源被各大媒体转发。
下午4时,传言的“主人公”、越南海军上将 Ngo Van Phat否认了此前的飞机坠毁消息,称自己仅是根据失联飞机的速度和最后已知位置推测,飞机“很可能已经”坠毁在马来西亚海域,而非越南海域。这一辟谣重 新燃起了人们的希望,此后飞机坠毁传言虽时有出现,但再未形成规模。
发现油迹:若隐若现的线索
此时距离客机失联已过15小时,来自日本共同社的消息称,有越南搜救部门官员表示,越军飞机在搜索海域约20公里范围发现了薄薄的一层物质,“似乎是油污”。
这是搜救队伍第一次发现失联客机的疑似线索,不过由于发现油污的附近有油田,因此该 “疑似油污”不能确定来自失联飞机。
随后,又有越南当地媒体发布,发现油污的飞机,同时还发现海上“升起一条烟柱”,这一消息被视为越南可能发现了飞机坠毁的事故现场。21时40分左右,日本共同社再次发出消息,称越南军方表示空军发现的油迹带是失联马航飞机“事故现场的可能性高”。
也许是客机失联时间已久,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聚集到可能出现的线索上,23时48分,路透社快讯称越南政府发表声明,在越南南部被发现的油迹带与失联的MH370航班燃油种类一致。
但这一消息始终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时至今日,“油迹”与“残骸”的线索,仍时不时出现在网络和官方媒体中。
5名乘客:未登机引发恐袭担忧
真假未登机消息扑朔迷离。
新加坡海峡时报推特称,马来西亚民航局官员表 示,失联航班上有5名乘客原本已经办妥登机手续,最后决定不登上班机,行李也被从飞机中移除。随即,凤凰网、财经网等多家媒体进行转载,引发网友们的新一 轮担忧,微博网友@SummerTreeRuby据此猜测,“难道这5人发现了什么并受到威胁不能报警?”……
15时许,央视新闻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央视记者向马来西亚民航局官员证实,此前被多家媒体报道或转引的“马航5名乘客未登机”被证不实,此谣言宣告终结。
而就在9日上午10时许,据“马来西亚星洲网”报道,马来西亚一个家庭的18名亲戚成员原本准备于3月8日乘搭马航班机MH370航班飞往北京旅行,因孙子生日延迟一天出发,一家人侥幸逃过一劫。目前尚未有关于此消息的进一步求证。
路透社消息,国际刑警组织发言人称,对马航失联客机登机所使用的所有文件进行查验已发现“更多可疑护照”,正在进一步调查。该发言人没有说明文件数量和所属国家。
路透社消息,马来西亚官方媒体引用该国内政部 长Ahmad Zahid Hamidi 的话称,MH370上两位用偷来护照的乘客是欧洲名字、亚洲面孔。泰国芭提雅一个旅行社的工作人员称这两位的机票是从他们这里购买的。马来西亚交通部长 Hishamuddin称他们也在调查另外两位可疑乘客。
马来西亚政府拟于今日中午召开记者会,由各部门人员介绍失联客机事件的最新情况。(本报记者 吴楠 魏婧 宗媛媛 周明杰 实习生 李秋韵 制图 宋溪)
分析
信息“真空”为谣言提供了机会
傅玉辉(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 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这次突发事件中网络上消息“真假难辨”,应该从几个方面来看待。一是因为到目前为止,关于真相的信息依然稀缺。为航空事件定论需要 非常谨慎的态度,一定要找到残骸、进行技术分析与专家论证才能下结论,而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可公众、媒体、家属等,外界对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而马航的 几次发布会,公布出来的信息又非常的少。这种不对称形成了信息的“真空”,为一些想要钻空子、博眼球的人提供了机会。
我们正处在自媒体极为发达的时代,接受信息 时,往往包含自己的判断和期望。在搜索一天无果后,出现了一条“越南发现飞机,上面有幸存者”的谣言,后来证实是网友为了“祈祷”而编造的。这条谣言大量 地在微信朋友圈里被转发,因为大家都希望飞机没事,正好看到这么一条“迎合”自己期望的,出于善意就转了,体现出自媒体在判断、把关方面的能力较弱。
此次事件中,许多媒体的官方消息也出现纰漏, 民众出于对媒体的信任进行转发,就造成了假消息的大面积扩散。这一方面因为如今的新闻大战都在求“快”,没有完全按照发布信息的流程进行把关与核实。另一 方面,也要看到事件的特殊性。事件发生在海外,没有任何目击、亲历者,又涉及航空这种专业性极强的领域。大家“空有力量,但使不出来。”而且目前已涉及 11个国家的军队、海事力量,越南、马来西亚、美国……都参与其中。各国掌握的情况,发布的信息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又没有最高层的机构进行统筹,往往 出现“新信息否定旧信息”的情况,也属于正常。
我认为这次事件中出现的“谣言”是比较单纯 的,并没有大量网友在蓄意制造谣言。因为目前大家并不信任个人的说法,想要造假也不容易,说是来自某个国外媒体的消息,到那个媒体的网站上看一下,就立刻 可以分辨出到底有没有。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真假消息满天飞,但勘误、修正的速度也非常快,即便有虚假消息产生,也会被迅速查证并终结。本报记者 魏婧
只有事实和真相可以让谣言不攻自破
崔丽娟(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当你 不明白一件事情,而这件事又非常重大时,人就会有极大的好奇心想去知道,现在恐怖袭击还是很多的,一架飞机毕竟牵扯到很多人命,却一直又没有找到,于是就 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就像警方在破案的过程中,不会放掉任何一丝线索。现在官方渠道没有足够有价值的信息,人们又迫切希望知道,于是就会自己去搜集拼凑各 种蛛丝马迹,展开推断和猜测。
例如关于假护照,大家确实知道马来西亚在护照方面是不联网的,也就给造谣者提供了利用的契机。而像昆明事件人们之所以容易联系起来,主要就是时间线索,毕竟前后发生的太近了,又恰逢两会正在召开,这都成为一些人推断的依据。
我想谣言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为 之的,可能有一些人是别有用心的,甚至是被某些组织或势力所掌控,目的就是趁机让人们和社会乱起来,这种毫无疑问要强烈谴责和坚决杜绝;另一种可能只是在 做自己的一番推断,甚至随意设计一些情景,太没有分寸了,这些人的心太冷漠了,拿这么大的事开玩笑,对家属造成二次伤害,这种让我们感到很愤怒。
要想不让谣言发生,不让坏人利用,最好的方式还在于官方及时公布信息,只有事实和真相可以让谣言不攻自破。本报记者 宗媛媛
建议
任何没有出处Link的消息都是耍流氓
——节选自知名网友和菜头发表于“槽边往事”的文章《别刷了,都睡吧》
……
那么多人挤在网上刷新,传播的都是各种毫无意义的垃圾。
一个异常简单的判定标准是,任何没有出处Link的消息都是耍流氓。
所有现在的喧嚣和热闹都是暂时的,你不相信的话,请回答一下我:2012年7月5日法国人提交的调查报告里,法航447航班坠毁的原因是什么?
在2009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里,世界也如同今天一般喧嚣热闹。每个人貌似都很渴望看到结果,获悉真相。那不过是对于自己被排除在社会公共话题之外的恐慌而已,这正如今天的记者宁可放出错误的新闻,也不肯晚于其他竞争对手发布消息一样。
……
警方表示密切关注
从3月8日晨,马航MH370航班“失联”至今已超过48小时,从航班去向到护照疑云,从恐袭猜测到家属反应,虽然各类消息纷至沓来,但权威机构的发声始终惜字如金,于是传言四起,一些谣言应运而生。不少公众在微博微信上吐槽:“我的屏幕被谣言刷爆了。”
有源自境外的说法曾称“飞机已在南宁安全着 陆”,有国内网站的帖子说“根据越南通讯社的消息,失联17小时的飞机已被发现坠海,但未解体,很多人正等待营救”。甚至有人臆想“是不是被某国导弹击中 了”……这些说法随后不久被辟谣,但是过山车一样的感受对普通公众而言已有受骗后的挫败感,对于正焦急等待进一步信息的乘客家属更是煎熬。
欣荣恒运心理咨询公司咨询师胡海波认为,目前 飞机处于“失联”的状态,对于乘客家属的心理影响更甚于哪怕确证为“失事”。“这是一种人的本能。人在探究外界的时候,都需要有一种确定感,需要知道我正 探究的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或者到底不是什么。如果现在知道飞机平安降落了,当然皆大欢喜,哪怕说真的坠毁了,对家属而言,失去亲人的痛苦之后,还要去 考虑善后事宜如何处理。而现在处于一片茫然的状态,煎熬就会更厉害。”
胡海波认为,按照通常的规律,正在焦急等候消 息的乘客亲属们在12小时、甚至24小时之内,对所有消息都会非常敏感。任何一点信息都会对他们的心态产生影响。因此无论是真实进展还是谣言,都会让人的 情绪产生巨大波动。谣言所造成的伤害,一般只在前24小时内比较明显。一天之后,神经高度紧张之下,对这些信息就不一定非常关注了。“每个人的神经系统都 有极限状态,越过极限后,对信息的反应就不那么敏感了。反倒是与此无关的公众,精神不会高度紧张,才会对谣言的反应更激烈。”
中洲律师事务所于德华律师认为,此次马航事件 里,社交媒体上传播的消息当中有很多很快被证伪,但这些内容里有不少是某种误读,是某件大事发生后民间的情绪反应。不过,其中有些明显属于编造的消息,比 如“飞机坠海未解体”之类,应当认定为网络谣言。“有人认为制造或传播这种消息,只是表达了一种‘美好期待’,但客观效果是造成了乘客家属更大的痛苦。” 根据去年9月最高法发布的司法解释,“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 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当然是否入刑,应该看结果是不是造成了公共秩序的严重混乱。但至少这种造谣是一种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于德华说,是否真的要追究,就要看公权力机关对此的判断了。
北京警方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马航事件之后,各类消息大量涌出,警方目前保持密切关注。“现在还难以判断哪些谣言造成了公共秩序的混乱。如果有公众认为某些网络流传的消息属于谣言,并且会对公共秩序造成伤害,可以通过网络110等渠道立即向我们举报。”(记者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