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

  《长沙领跑近十年城市经济竞逐 增长速度全国最快》新闻出来后,在网络上引起热烈讨论,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叫#长沙加速度#,很多网友发表意见,为长沙经济发展点赞,同时期待长沙的未来更加美好。鉴于此,新浪网带着广大网友对长沙发展的关注和期盼,对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进行了专访。

  “长沙还处于青年时期。”

  新浪网:很多人都感受到长沙发展的日新月异,但是过去十年能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还是没有想到。您认为长沙快速发展的真正动力在哪里?这个动力在未来十年,还可以延续吗?

  易炼红:发展要加速,引擎必须给力。过去十年,长沙作为内陆省会城市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情况下,实现460%的经济增长的确不容易。长沙能成为一匹发展的“黑马”,说明长沙在国际国内发展大局中找准了定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出路。这条路就是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动力在哪里?我理解,应该是天时地利人和形成的“混合动力”、“多元动力”。概括起来讲,可以叫做“四轮驱动”。

自今年5月起,长沙实施湘江两岸夜景亮化提质建设,7月1日正式亮灯。橘子洲大桥夜景静谧唯美。摄影:新浪湖南曾永红  自今年5月起,长沙实施湘江两岸夜景亮化提质建设,7月1日正式亮灯。橘子洲大桥夜景静谧唯美。摄影:新浪湖南曾永红

  一是战略地位提升放大辐射力。2007年,长沙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两年又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三大战略平台集中在一个城市,这是少有的。与此 同时,长沙又先后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成为“十字交汇”、直通全国19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高铁枢纽。这种吸引力、辐 射力是前所未有的,托起了长沙发展的加速度。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支撑力。产业兴才能实现经济兴。过去几年,长沙依靠工程机械产业的异军突起形成了发展提速效应,但终究“独木难支”。近年来,我们发挥长沙高校云集、资源富集、人才密集的科教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两大行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在转型创新中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除了工程机械以外,新增了新材料、烟草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等“千亿级”产业。目前,长沙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目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4位,应用型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5%,新增市场主体25万多个,集聚互联网企业2500多家、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呈现出“爆发式”、“井喷式”发展态势,长沙正成为全国移动互联网创业“第五城”。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沙的发展活力。

  三是重大项目建设夯实承载力。区域经济发展要有载体。我们把抓发展落实到抓项目上,以一个个优质、高端、低耗、无污染的项目来承载发展。特别是近三年多来,我们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 “牛鼻子”,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实施投资过50亿元的产业项目超过30个。上海大众、广汽菲克、格力、海信、中信集团、中国通号、中国联通、网讯通、欧智通、华强集团、北汽福田、华谊兄弟、新华联、宜家、卓伯根等一批国内外行业巨头,纷纷在长沙投资兴业。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活力。我们的一个总体目标是赢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起跑线上。怎么赢?实行“自我革命”,打通体制机制的“肠梗阻”。比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把放、管、服结合起来,整体提速50%以上。同时,对园区管理体制、审批制度、用人制度、薪酬制度等进行改革创新,释放了园区产业转型创新的活力。出台自主创新“33条”,强化创新的政策激励、机制保障和环境营造,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长沙蔚然成风。

  这些动力未来能否持续?答案是肯定的。长沙作为中部地区7300多万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经济总量还没有进入“万亿俱乐部”,城市规模还没有进入500万人以上的特大型城市行列,发展不是饱和了、足够了、到顶了,而是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在战略地位、后发优势、发展引擎上,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人,长沙正处于青年时期,正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只要做好改革、开放、创新三篇大文章,补齐开放型经济、现代服务业两大短板,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创新发展,长沙的未来更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