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千万的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在上映首日(8日)票房突破2000万人民币,排片场次不输好莱坞引进片《铁甲钢拳》;而在香港,同样一部爱情小品持续升温。根据日前最新公布的数据,《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累计票房超过4224万港币,成为截止到目前的香港华语片票房冠军。没有大明星,也并非商业大制作,它们为什么会这么牛?据了解,随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大热,导演九把刀曾表示希望该片在内地上映,但审查结果尚未出炉。而本报记者昨日从发行业内人士处了解到,港台片要在内地影院上映过程其实并不复杂。
本报记者李芳明 长沙报道
解析
“为青春疗伤”,成了全民话题
本片演员阵容都很陌生,除了童星出身的郝邵文和前“棒棒堂”组合之一的敖犬之外,其他都是生面孔。对于这样一部既无大牌导演,也无大牌演员,更无巨额投资与惊人视效的影片而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何会在港台影市屡屡刷新票房纪录?
正如在香港看过影片的一名媒体人所言:“《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恐怕是一个无法复制的经验,片中令人难以自拔的真实和炽热并非虚构,均来自导演九把刀的亲身经历,在看到心仪的女孩嫁做他人妻之后,他决定给这段往事、同时也给自己曾经的17岁一场正式的告别,为青春做最后的‘疗伤’。”另有媒体这样解析影片的成功经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在香港已演变成全民话题,且这股狂潮的起源并非来自明星、影评人等业内人士的推动,而是数以万计被打动的观众所营造的磁场共鸣,“那些年”在香港成为流行语,甚至被用到了广告语中。“青春是一场大雨,即使感冒了,还盼望回头再淋它一次。那些年,我们火红过……”
当一部电影拥有如此大的关注度,它的辐射范围也就越过了电影的范畴,一批非青春片爱好者,甚至非影迷也会捧场。
延伸
影片已送审,港台电影内地公映不复杂
有人不禁问,《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什么时候能走进内地影院呢?在前不久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导演九把刀透露影片已经送到广电总局审查,但审查结果尚未出炉。九把刀表示第一次送审的版本是台湾和威尼斯的公映版本,未做任何修改。如果审查决定下达后有修改要求,他有足够的素材对应修改。
那么,一部港台电影进入内地影市要经过哪些环节?昨日,一名电影发行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其实这个过程并不复杂:一般而言,非合拍的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是以引进方式跟内地(大陆)观众见面的,它不像好莱坞进口分账片每年有配额限制,只要影片出品方将片子送到中影进出口公司,公司负责港台影片的部门进行业务选片工作之后再交至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进行审片,通过审查之后再由中影进出口公司分至国内发行方进行发行,接下来就可在影院上映了。
数字 8月19日,影片在台湾正式上映后,仅用4天票房突破亿元台币,是近几年以来最快破亿的作品,而截止到目前,影片票房接近5亿新台币;10月20日,影片在香港上映再创惊喜,不仅连续三周稳居周票房排行榜冠军,而且累计票房超过4224万港币,该成绩已超越之前《3D肉蒲团》创下的4106万港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最终锁定香港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已基本没有悬念。周星驰的《功夫》和《少林足球》曾分别以过6000万港币的票房,雄霸最卖座香港电影排行榜前两名已多年,而目前仍在热映并口碑坚挺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很有希望打破这一纪录。
背景 导演九把刀(原名柯景腾)在2005年参加了一个婚礼,新娘是上学时追求多年未遂的女同学沈佳宜,看着新娘新郎亲吻的瞬间,九把刀感慨万千,促使他一气呵成写成小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故事讲述一群好友从初中开始,为了共同倾慕的对象而展开爱情争夺赛,希望借此缅怀自己的青春故事和那个女孩。6年之后,九把刀把自己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随即影片大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