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旅游>旅游线路>正文

大自然雕琢了马拉河谷

来源:红网2012年9月18日11:21【评论0条】字号:T|T

  地质成因:经几百万年甚至几千万年水流冲蚀,大自然雕琢了马拉河谷

  8月19日当天,已过立秋,山中太阳仍十分炙热。直到18天后我们再次到来,天气凉下来,河水冰冷。前几天刚下过一场雨,我们和童潜明教授一起前来考察,由电站机房上溯,一转弯就看到电站涵洞水外溢形成的瀑布,蔚为壮观。

  童潜明教授以地质学家特有的眼光,细心观察出溪谷里有不少水流冲蚀而成的壶穴,这是这种喀斯特地区的峡谷地貌的典型特点。

  童考察后指出,“碧海洞天”——我们所跳的装满水的大石缸,是一个巨大的壶穴。壶穴又称旋穴,由水流突降冲蚀而成。

  童介绍说,峡谷中的石灰岩于几亿年前形成,而水流冲蚀形成的石头峡谷则需几百甚至几千万年时间,大自然用它的神奇之手雕琢了我们眼前这幅景观。

  童分析,构成两岸岩壁的是一层层石水平岩层,因此比较稳定,易于形成高耸直立的陡壁。根据童的分析,我们可以还原出,河谷所在地原来是一整块封闭的喀斯特岩石,在地壳升降运动中历经流水上千万年冲刷,溶蚀,雕琢出一条长长的石沟。

  根据地壳运动规律,河岸不断抬升,河床不断下切,石沟里的石灰岩不断溶蚀、垮塌、滚动,就形成目前我们看到的布满大小壶穴、两壁陡直的峡谷景观。

  现状

  楚江本来不想把马拉河告诉外界,是商业团队公布出去的

  我们采访时,在“楚江海子”一边的岸上、跳台一带,有游客上岸休息。这一带丢了不少垃圾,让美景黯淡不少。我们还在景区内看到多处垃圾。

  可以想见,在人类活动少的时候,这潭藏在深山峡谷里的碧水,它的美是多么纯粹。可是这世上没有长久的纯粹,所以楚江说,他将选择不对外公布探出的美景,留给时间。

  这个在湘西的山水间跋涉了20多年的男人,向我们表达了对马拉河被外界所知后遭遇改变的痛心疾首。楚江说他本来不想把马拉河告诉外界,有所戒备,是一次接待长沙来的驴友,其中有商业团队公布出去的。从此马拉河不再平静。

  楚江还向我们讲了他在户外探险过程中曾经发现过“一洞的化石”,各路各怀目的的人蜂拥而至,询问化石洞具体位置。楚江答应只向研究者提供照片,不能带他们去现场。为避免风波延烧,楚江最后删掉了发在户外论坛上的帖子。

  从驴友在户外论坛发帖讲述,和我们亲眼看到的情况可知,楚江的担忧不无道理。马拉河接纳外界游客后,垃圾遍地,游客数量超过环境容量的情况经常发生,破坏了马拉河的环境。

  我们第一次在马拉河采访时,旅游开发公司才进驻一个月,各项旅游设施还不完善。旅游公司派专人在岸边捡垃圾,因全程须下水,为清扫带来不便,留下死角。游客素质参差不齐,乱扔垃圾的不少,缺少制约惩罚措施。游玩路段全程没有垃圾箱和厕所,给水环境卫生带来威胁。

  马拉河旅游开发公司财务总监胡光明介绍,河里还有挖盆景、电打鱼的,对生态有影响,他们也正在想办法制止。胡光明称,鉴于马拉河环境容量有限,将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

  专家发声

  童潜明(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湖湘地理地质顾问)

  岩溶:又称喀斯特,主要指水对可溶性的石灰岩、白云岩的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质地貌。《中国岩溶》(卢耀如院士主编,1986年出版)一书称,全国的岩溶面积有120多万平方公里;《山海经》(公元前770-221年)就有岩溶洞穴的记述,《神农本草经》(公元一世纪)就提出“石钟乳”这个至今沿用的岩溶名词,《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百余个岩溶洞穴,可见岩溶在我国广为发育和研究最早。

  科学地探查湖南新岩溶

  近现代对岩溶的研究和利用主要在四个方面:第一作为一种矿产资源,除了城乡广为应用的建筑石料外,还是水泥、石灰及金属镁的原料,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可形成稀少的古岩溶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第二是水源,特别在干旱地区的工农业用水大都取自于由岩溶蓄水形成之地下水库,如能科学用水,则取之不竭。第三在地表可形成奇峰、石丛、石林和天坑,在地下发育成各种溶洞、地下河及其中的石钟乳、石笋等钙华沉积物,无论地上或地下都可塑造出引人入胜的地貌景观。第四是一种文物资源,因为人类祖先大都利用岩溶洞穴作为栖息繁衍之地,北京猿人化石在溶洞中发现即为举世闻名一例;与古人类同时的动物群化石在溶洞中比比皆是。

  湖南岩溶很发育,出露面积为全省面积的33.1%。近年来,湖南的地质公园建设方兴未艾,以岩溶为主的有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飞天山、凤凰、红石林、乌龙山、湄江、酒埠江等6个国家地质公园,雪峰山、德夯、白水洞、庙前、古苗河等5个省级地质公园。但这些远不能反映湖南岩溶现状,可称岩溶经典巨著的《中国岩溶》只有4处(冷水江波目洞,湘西岩溶岗丘,洛塔溶蚀竖井,湘西100余米瀑布)提到湖南;2011年10期《中国国家地理》400页喀斯特专辑,对国内岩溶从峰林和峰丛、天坑、洞穴及生物、峡谷和盲谷、坡立谷、洞穴人类故事等方面归纳描述,而对湖南只提到了张家界黄龙洞的“定海神针”、新化梅山龙宫的“雾凇”和古丈红石林等三处。

  已有的对中国岩溶的权威著作对湖南岩溶没有客观评价,这就不利于湖南岩溶的研究、保护和开发。因此现在非常有必要在总结湖南已有岩溶的基础上再探查新的岩溶。

[上一页] [1] [2]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