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稻平均亩产量目前已居世界第一,袁隆平告诉记者,水稻优质高产,国际现行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是形态改良,二是杂种优势。中国超级杂交稻从大面积亩产700公斤到跨越亩产900公斤大关,靠的是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综合运用,选育出具有完美株形和优良遗传特性的“种子选手”,达成所愿。
在袁隆平领衔选育的“种子选手”中,首破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功臣的“Y两优2号”,其外貌特征为“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已获得“水稻界的姚明”美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邓启云告诉记者,水稻生长颇似人的周期,有幼苗期、孕穗期、成熟期三个阶段。“Y两优2号”在全生育期呈现出的动态理想株形,有如植物界的“变形金刚”,十分鲜见——它在青幼苗期,直立叶片斜向侧伸,“小个头”在空荡的田间最大限度饱餐阳光;进入孕穗期,张扬斜伸的叶片纷纷收敛让出地盘,笔立如谦谦君子,体形长到一生中最强壮时孕穗期,茎干略增粗,为“身怀六甲”准备好腰力;到成熟期,冠层叶片伸展如华盖,组合成蔽日的光合工厂,开足马力为悬挂中部的“粮仓”输送光合产物,增加结实;成熟后期,水稻步入暮年,下部叶片进入二次生长,通过光合作用为垂迈的根系补充脚力,以支撑起比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水稻多出15%的稻穗。
据记者了解,对于“Y两优2号”的母本“Y58S”等不育系如何有效防衰抗老,“超高产水稻分子育种与品种创制”课题将借助分子生物技术,从基因层面给出详解,并将运用于育种创新。该课题已获国家920万元经费支持。
骨干样本平均亩产已达926.6公斤
分子技术介导超级杂交稻选育,谁将成为“手术台”上的样本?邓启云告诉记者,项目核心种质是光温敏不育系“Y58S”等当前两系杂交稻育种的骨干亲本。
由实验样本“Y58S”繁衍的第二期超级杂交稻品种“Y两优1号”,不仅获农业部超级稻认定,还入选科技部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迄今已连续三年被农业部列为长江流域中稻主推品种,其“熟女”期体态“丰满”的田间玉照,即袁隆平院士向世界介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时,自豪展示的那幅“水稻瀑布”靓图。2010年,它还在国家形象片中,作为袁隆平院士的“陪衬”,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超级屏幕。无独有偶,作为与“Y两优1号”同母异父的“Y两优2号”,去年在湖南隆回的百亩高产示范中,经农业部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为926.6公斤,率先突破第三期超级稻产量指标,同时刷新较大面积水稻平均单产世界纪录。
袁隆平告诉记者,如果借助分子技术攻下水稻大面积亩产1000公斤难关,则意味着到2030年,面对全球50亿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口,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将有能力为“织补”世界粮食缺口做出贡献。
分享到:
五一劳动节就要到了,快给你的好友颁个五一劳模奖章![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