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当天,《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长篇报道,介绍了国家电网湖南株洲供电公司茶陵输电线路巡检站长杨凌云和他队友们的可爱经历与感人事迹。
作为一名“70后”,我看完这篇报道后也产生了少有的感动,尤其是对作为“90后”的杨凌云,更增添了几分敬意。24岁的杨凌云,16岁就考入了武汉大学,四年前毕业后,他加入国家电网公司,被分配到现在的岗位,成了一名辛劳万分的巡线工。过去四年间,有着名牌大学学历背景的杨凌云,并没有像有的孩子那样好高骛远而眼高手低,而是克服困难,调适心态,爱岗敬业,在几百公里的弯弯山路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杨凌云的工作,就是带领巡线站员工,一年到头负责巡视检修5条22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这些高压线经过5个县市,共有695基杆塔,总长232公里,分布在人迹罕至的湘东地区高山荒野,对于他们而言,做巡线就意味着每天的翻山越岭。全年下来,他们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山里。
报道中有两个细节很让我感动。
湘东山区多毒蛇,巡线过程中,杨凌云和同伴们会常常遭遇毒蛇威胁,当然还要万分注意马蜂窝、猎人地铳、捕兽铁夹的伤害。最险的一次是遭遇一条眼镜蛇的主动攻击,蛇在杨凌云面前竖起来,直达膝盖高度,它吐着芯子,头摆来摆去,发出咝咝的进攻威胁声,吓蒙了的杨凌云想跑,却挪不动脚,只好呆呆地对峙了2分钟。后来眼镜蛇低下头溜走了。回想其那惊现的一幕,杨凌云事后总结,不要因为害怕而放弃工作,而要更加勇敢,他说,这件事让他明白,巡线路和人生路一样,有毒蛇般的困难和挫折,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不低头,不逃跑,要敢于与眼镜蛇对峙!
巡线工作常见问题之一,就是鸟群对线路的危害,尤其是鸟儿在铁塔上筑巢,隐患严重。遇到这种情况,杨凌云根据自己所学输电知识,发明了一种“防鸟隔板”技术,让鸟类感觉不适而远离高压线,这一成果获得了湖南省电力公司科技成果奖。谈到这件事,杨凌云说:“简单地踢掉鸟巢,不符合生态文明的理念,两全其美的法子是,既确保线路安全又不伤害鸟儿。”一番话,折射出一位现代文明人的爱心善意和环保精神。
“杰人观察”注意到,《光明日报》的这则报道,当天在移动互联网上就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应,尤其是很多“90后”年轻读者纷纷转发报道文章,有人感慨道:“一个90后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在很多人眼里还是可人的‘小鲜肉’,而杨凌云显然颠覆了这一形象,他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下一代的希望。”
是的,杨凌云以一个后生之辈,感动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其原因也是多重的。首先,当社会还在用歧视和不信任的目光在评判“90后”时,杨凌云们以其实际行动,给了社会一个值得信赖的答案;其次,在绝大多数大学生依然深恋大城市的时候,杨凌云向广大年轻人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另类境界,足以颠覆大学生的固有职业认知模式;第三,杨凌云以负责任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现代人的职业伦理和职业价值准则。
记得10多年前,社会上出现了针对“80后”的歧视之声,很多人认为那一代人“自私”、“狭隘”、“缺乏远见”、“没有责任”,但过去十年的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的“80后”是值得托付的一代,这不,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的中流砥柱;
七八年前,社会上又开始充斥一种歧视“90后”的声音,认为这代人养尊处优,不懂事,所以靠不住。但现在,杨凌云用四年如一日的职业经历,诠释了这代人对职业伦理的认同和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杨凌云这位敢与眼镜蛇对峙的“小鲜肉”奇迹般的职业经历,其实也向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江山代有才人出,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等他们开始步入社会,开始肩负职业责任,一定会有优秀的人物和群体涌现,这正如一句诗所云——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