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新闻>民生社会>正文

长沙北正街拆建古砖遭哄抢 有人连夜开车拉砖(图)

A-A+2014年7月15日07:47三湘都市报评论

  长沙市北正街112号建于上世纪50年代,2010年挂牌“长沙市不可移动文物点”(左图)。 如今这栋老建筑将要被拆除。(右图)  

  记者 郭立亮 摄 

 

  7月13日,刘谷清展示捡到的两块青砖,其中一块刻有“咸丰六年重修”的字样。 记者 李健 通讯员 王国光 摄

  新闻进行时

  拆

  黄兴北路棚户区改造,涉及2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拆除、迁移和保护。这些地方,留存了无数老长沙人的记忆。

  

  在北正街拆迁中,数百块青砖遭一夜哄抢,更有“神秘人”开着面包车挖地三尺连夜拉走几十块。

  大雨洗刷着废墟上的断壁残垣,7月14日,刘谷清指着一大片红砖说,“就是这里,那天拆了几百块青砖,大家都来捡,转天就没了。”刘谷清说,那是150多年前的古砖,数百块青砖一夜间全部消失,更有“神秘人”开着面包车挖地三尺连夜拉走几十块。

  长沙北正街,这条留存了无数老长沙记忆的街道,终于也要从城市中消失了。在北正街拆迁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居民们一遍遍在这里回味老长沙曾经的味道。

  数百块古砖遭哄抢 

  家住民主西街的刘谷清记得,大约是6月24日前后,自家屋后成功街的几间房拆迁时,她和邻居们一起在工地附近发现了“上面写着字”的砖块。

  “有人看见上面写了繁体字,当时大家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刘谷清说,大家仔细辨认,发现青砖上有“咸丰”等字样。有人回家查了书,发现竟是150多年前的古砖。

  消息很快在附近传开,不少居民都跑来捡古砖。“发现的时候至少有几百块砖丢在这里。” 刘谷清指着屋后大片的瓦砾说,“好多人在这里捡砖,有住在附近的,有来买菜的。”当晚,还有一名男子开了一辆面包车,花钱请人帮忙从墙根底下挖砖,然后拖走了。

  第二天早上,大片的青砖已没了踪影。刘谷清拿出自己捡回家的两块砖,一块上面用楷书写着“咸丰三年重修”,另一块写着“咸丰六年重修”的字样。“剩下的都没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捡了砖回去。”刘谷清说。

  有人卖钱有人想留作纪念

  “来捡砖的人特别多,砖刚挖出来,还有人20元一块在那儿卖钱。”家住民主西街5号的谢敬忠说,因为觉得这些青砖应该不值什么钱,他并没有去捡,“后来拆出的青砖特别多,大家都捡到了,就卖不起价钱了。” 

  “我捡这两块砖,主要是想留一份回忆。”刘谷清说,她们在北正街住了几十年,现在要搬走了,以后可能连北正街、成功街、高升巷这些老人们耳熟能详的地名都会渐渐从市民记忆中消失,她想留下一点可以作为念想的东西。

  61岁的戴世选和儿子都是在北正街的老屋里出生的。“我们小时候,这里根本没有这些七八层的楼房,都是一两层的矮房子,附近还有茅草屋。”戴世选说,那时,北正街的路面还是青石板,老长沙城从南到北只有七里三,湘春路再往北,就是乡下了。

  文物局

  这些砖块不算文物

  “如果房子是不可移动文物,那么这些有花纹或有字的砖就属于文物构件。”长沙市开福区文物管理处所长熊靖安说,如果文物是个人的私房,拆下的砖块、瓦当等也归房屋所有人所有。但所有房子地下、内水和领海范围内遗存的文物,都归国家所有,市民不能私自发掘,更不能买卖。 

  熊靖安说,在文化局进行的普查中,这次挖出古砖的这处建筑并不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这些砖也比较常见,并不具有文物价值。也就是说,市民哄抢的古砖其实“不值钱”。

  回忆

  汇集老字号的商业街

  清同治《长沙县志》记载,“自北门(湘春门)入城南行,名长春街,又南行至二圣庙名清泰街,旧志总名北门正街。”1971年将湘春街至清泰街合并,统称北正街。

  1938年“文夕”大火前,北正街是北区主要商业街道,设有美西司电影院、北协盛药店、同利长南货店、吴恒泰酱园等,都是长沙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建于1905年的中华圣公会礼拜堂有长沙独特的石砌建筑物,至今犹存。长沙最老的女子中学——周南中学也在北正街上。

  ■记者 张明阳

  实习生 陈芬芬

  赵梦怡 黄亚琦

  现场

  北正街60年的老砖房要拆了

  为不可移动文物,经多次论证,认为可以拆除

  长沙市北正街112号,这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建筑,只是原长沙市运输公司职工宿舍楼。不过从它旁边经过,总会让人忍不住驻足,想探头去看看老长沙人的生活。正因为它是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形象的象征,才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可如今,这栋红砖楼房也要被拆除了。

  只剩最后一名住户

  7月14日,从营盘街金满地入口处向北走100多米,穿过一栋已无人居住的房屋,来到北正街112号。

  这里有两栋两层的红砖楼房,前栋因还有人居住,因此还未动工;后栋的屋顶已不见,工人正站在二楼拆顶上的木板。

  前面这座老房子为砖木质结构,房前有一口古井。整栋房屋的居民几乎全走空了,只剩下最后的住户王先生。“这栋房子的产权还属于原来的长沙市运输公司,我住这里不久。因为还有一点搬迁的事没策清,所以还住在这里,不然这里马上就要被拆了。”王先生说,“可能是听说了北正街112号要拆除的消息,有不少市民都跑到楼前来拍照。”

  不可移动文物为何要拆

  据长沙市文物局对外通报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情况资料显示,北正街112号在2010年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 

  既然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现在为何又要折除?  对此,熊靖安说:“北正街112号对于地铁1号线的建设有影响,专家经论证认为该处建筑历史文物价值不是非常大,可以进行拆除。”

  熊靖安说:“这次拆除北正街112号是根据黄兴北路棚改区文物保护方案,依法、依规、按程序进行的。经过的流程是先由建设方请有资质的文物保护公司设计出保护方案,再召开专家论证会,经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后,上报市级文物主管部门,又经过数轮讨论、修改之后,最后获得批复。目前的这一方案,形成于去年8月。”■记者 吴岱霞  实习生 杨金平

  规划

  还有3处文物要拆除

  熊靖安介绍,黄兴北路棚户区改造,共涉及2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拆除、迁移和保护,分两期进行。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一期工程,涉及9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拆除4处,均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北正街112号原长沙市运输公司职工宿舍楼(建于1954年),民主西街37号公馆(建于民国), 民主西街31号民居(建于民国),高升门巷16号公馆(建于民国)。

  熊靖安说:“民主西街37号公馆由于陶侃后人提出该处为‘陶氏八邑总祠’所在地,还要再次进行专家论证,所以暂不拆除。”

  3处迁移重建的不可移动文物是:菜场坪巷古井(清末古建筑,长沙市开福区场坪巷34号),高升井(古建筑,清雍正年间,长沙市开福区惜阴里106号),高升门古井(古建筑,清末,长沙市开福区高升门9号)。

  2处原址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是:群力里清代古墙(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建于1885年,长沙市开福区群力里7号),  长沙县清代学宫附属建筑古建筑(清末,长沙市开福区成功街10号)。

  二期工程涉及的11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绝大多数为原址保护。

保存|打印|关闭

美食攻略|人气餐厅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健康|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
var QrcodeMediaDataPV = "http://sax.sina.com.cn/click?type=nonstd&t=REowMDAwMDA3OQ%3D%3D"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