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我连最基本的情操都丢掉了

  我的错误挑战了底线,是世界观发生了根本变化……利益的驱使和欲望的膨胀使自己越来越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把党的纪律和底线忘得一干二净,连“人觉 足先凉,树从根部死”这个自然界最浅显的道理都没有悟出,从而一步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记得小时候我曾经学过“三字经”,有句“人之初、性本善”记忆尤 深。我作为一名有30年党龄的领导干部,在组织的关怀下,一步一步成长,最初也是善良的,肯为人民办事的。但随着职务的不断提升,欲望也在不断地升腾,慢 慢地淡化了廉政的底线……在顾虑和畏惧中,也曾经反复地衡量着,这些钱是不是自己应该得的,是不是会从此走向犯罪的道路,坠入罪恶的深渊,彻底突破廉政的 底线。但看着一扎扎百元钞票,来得如此容易,而且会通过自己的权力,来弥补别人的利益,心理又出现了一阵阵安慰和平衡,最后是安慰和平衡的心理战胜了畏惧 和尊严,把钱收下了,从此也把底线突破了。

  我的错误挑战了良知,是宗旨观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养育了我,我起码应为人民做点什么、贡献什么。结果我连最基本的宗旨观、群众观都失去了,连最基 本的情操都丢掉了。在公心和私欲的天平上不知孰重孰轻,在失去良知和理性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记得郑板桥有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 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旧时的官吏,在县太爷的位置上都能有这样的抱负,我这个党组织培养多年的县委书记,却表现得如此“滑稽”。没有把群众的冷 暖时刻放在心头,而是为利益所熏,为权力所获,在金钱面前,淡忘了群众观念,丧失了良知。

  我的错误挑战了担当,是履职观发生了变化。我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开始保持侥幸心理,甚至对抗组织……在我任县委书记期间,由于迷恋金钱,经不住诱 惑,欲望的膨胀,把本应属于自己的担当也忘了、丢了,如反腐倡廉的双重责任,自己不但没有履行好,还把一个班子带得乱糟糟。在招商引资的项目决策上,越来 越把握不住,曾一度出现混乱的状态……另外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也没有担当好,用人不公的现象也常有发生。自己在重要的用人推荐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的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无法挽回,损害了党的形象。(摘自黄泽春忏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