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津市站6月4日讯(通讯员 周田甜) 5月底,津市市棠华乡药山村民在山上种植药材时发现一石室洞穴,随即报告了文物部门。
津市市文物局立即组织专家赶赴现场勘察。发现古墓顶部已毁坏,必须进行抢救性清理。经常德市文物局批准,该市文物工作人员立即进行抢救性发掘。经清理,发现该墓为长方形双室墓,方向120°,墓全长5.2米、宽1.8米、高1.6米。分前后二室,前室由青砖砌成券顶状,因受一近代土坑墓扰乱严重,券顶部已毁坏,填土杂乱,墓室底部向西壁铺设有下水道。前后二室由一道石门隔开,石门由门框、门扉、门楣和门斗构成,门扉上有铁质柿蒂状门环,做工精致,在石门前发现有封门石。后室均由石板铺砌,顶部有一盗洞,在墓室头部石壁上发现有朱砂书写痕迹。墓室内石棺床呈简化须弥座状,其上铺垫有防潮石灰层,木棺已腐朽,夹有铁质棺钉,骨架被扰乱,从出土骨架分析墓主人应为一男性。
该墓因早年被盗,前后室均受扰严重,在墓葬封土中曾发现有北宋咸平元宝和明代龙泉窑青花葵口盘瓷片,在墓中仅发现一青釉陶罐。从墓葬的形制看,初步判断为明代墓,但因无墓志及钱币等纪年遗物,具体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无法确定。但此墓葬的发现仍具有重要价值,该墓地选址讲究堪舆,形势极佳,背后所依托山势呈圈椅状,尤如环抱,前面则视野开阔,溪水蜿蜒。棠华药山在明代属于常德府所辖,石室墓当时主要流行于中上阶级,此墓毗邻唐代佛教高僧药山寺惟俨禅师化城塔,该墓地能选址在声名显赫的大寺庙附近,推测墓主人及有可能是当时信仰佛教或与寺庙关系密切的达官显贵。
这种砖石结构的墓葬形式在常德地区境内尚属首次发现,它将填补津市此种葬制的空白,对研究明代的墓葬形制特征、丧葬习俗社会文化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在完成现场清理发掘、测绘、拍摄等资料收录工作后,按照省考古所专家意见对该墓暂时进行了回填保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