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延安南路,一对流浪歌手在演唱,偏黄的路灯照射在他们脸上,留下淡淡的一抹暖色。
主唱戴着一顶鸭舌帽,卷曲的头发挣扎着从帽檐下伸出,弹着一把旧吉他。
鼓手年纪稍长一些,小圆脸,架子鼓旁边也立着一根话筒,不时地和声。
在他们对面,隔着一条人行道的台阶上,坐了三排观众,大约有三十多人。
“你在我的心里永远是故乡,你总为我独自守候沉默等待,在异乡的路上每一个寒冷的夜晚,这思念它如刀让我伤痛…
…”许巍的《故乡》,主唱的声音和他一样,略带沙哑。
主唱叫德文,鼓手叫杨坤。每个晚上,杨坤和德文都到这里演唱一场,唱一场赚200块钱左右,只够两人交房租,吃口饭。
中秋节的夜晚,围坐的观众也猜到了他们应该会唱一首应景的歌曲,但是,当这首《故乡》的前奏响起时,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还是被击中了。
“看台”上有情侣,有闺蜜,有哥们儿,也有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还有上了年纪的大伯大妈,在这一刻,大家都有一个表情:静静倾听。
50多岁的女保洁员倚靠着垃圾桶,左手跟着音乐在垃圾桶盖上轻轻地拍打着节奏,右手拿着的扫把仿佛定格了。
一个刚下班路过的打工者,蹲在一旁,用手机录下了整首歌曲,4分18秒。
年轻的父母递给孩子一张纸币,叫孩子放进地上的吉他包里。
中秋夜,大街上,人来人往,沦陷《故乡》,悠扬的音乐如泣如诉。
“你叫什么名字?”
“杨坤。”
“32场的那个杨坤?”
“是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