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湖南

别让“拐点论”“抄底论”转移楼市调控视线

来源:红网 2011-11-07 17:23:16

  中国楼市每一轮调控都伴随各利益攸关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激烈博弈,本轮调控似乎也不例外。对于房价是否已经触底,研究机构、学者和开发商之间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11月6日中国经济网)

  曾几何时,伴随肃杀市场气氛,关于楼市“拐点” 的讨论再出江湖。在房价“高处不胜寒”语境下的所谓“拐点”,说白了就是房价下跌的转折点。有学者认为,所谓拐点,必须是宏观楼市成交均价下跌10%或 15%以上,而非局部个案楼盘策略性降价或直接降价,非短期变化,如是拐点1~10月没有出现,未来出现可能性也不大。而大部分开发商则持截然相反意见,一边倒称“拐点”已经到来。问题是,近年一荐又一荐“口水战”开打过后,严格意义上的中国楼市“拐点”一次也未降临。

  与“拐点论” 如出一辙,“抄底论”也是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开发商异口同声房价已经见底,明年市场将会回升。而多位学者和业内人士则反唇相讥,房价还远未降到消费者心理和经济所能承受范围。上海房价还未有实质性调整,虽有部分开发商打折促销,且有些地区房价有所降低,但全盘观照整个市场房价仍在高位徘徊,楼市触底时机远未到来。事实是,一线城市楼市近况大同小异。

  过往历次调控经验教训昭示人们:“拐点论”“抄底论”看似性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无有答案自生自灭的口水仗,不足以对楼市调控形成负面干扰,其实不然。在我观察,其负面影响起码有三。首先,藉以舆论声势混淆视听误导公众,进而影响他们消费心理,让他们提前走出持币观望下手购房;其次,“拐点论”“抄底论”参战者中不乏有房利益集团重磅商人,以及被其收买豢养为其代言的重磅官员和学者,他们的大合唱客观上会影响高层对调控形势的研判评估,进而影响调控政策的调整和执行;尤其重要的是,“拐点论”“抄底论”转移了人们对楼市调控的理性关注点。

  事实上,无论哪一次调控,最值得理性关注的焦点重点热点都大同小异。无非三个:第一,调控政策到底是否已经落实到位?事实上,多轮调控之所以难以从“屡涨屡调屡调屡涨”怪圈困局中突围,调控政策被少数地方政府变通化解甚至消极抵制,正是重要导因之一,坊间不就曾流行过“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宁信任志强,不信红公章”之说吗?。由是观之,调控政策是否已经落实到位不仅关系调控效用,更关系政府公信和民众信心。

  第二,“房价回到合理的价位”调控终极目标到底是否达到?房价到底高不高,归根结蒂应由民众说了算。央行9月15日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对当前房价水平,75.6%的居民认为“过高,难以接受”,较上季提高1.3个百分点,为2009年有调查以来的最高值1。对下半年房价走势,41.1%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较上季微降0.3个百分点;37.9%的居民预期“上升”,较上季提高1.7个百分点;8%的居民预期“下降”,较上季回落0.2个百分点;另有13%的居民认为“看不准”,较上季回落1.2个百分点。未来一季有购房意愿的居民占14.2%,比上季下降0.4个百分点。我请问:“房价回到合理的价位”目标实现了吗?“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目的达到了吗?

  第三,“政府的归政府”到底做得如何?今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立下“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军令状,时近年底,到底完成得如何?因为答案不仅关乎后续调控能否将应有政府解决的“保障房对象”从商品房市场刚需中分离出来,进而平抑房价;更关乎政府的民生作为和施政公信。“拐点论”和“抄底论”显然在客观上转移了高层和公众对真正问题的理性关注。

  因此,在楼市调控“临门一脚”的关键时期,我要提醒,千万别让“拐点论”“抄底论”转移调控视线,从而导致重蹈功亏一篑功败垂成的覆辙。因为,它不仅关乎政府调控楼市的能力、绩效、和公信,更关乎楼市调控能否最终走出“屡涨屡调屡调屡涨”的周期宿命。

分享到:

新闻排行榜

  1. 1黎托查获3210公斤染色腊肉
  2. 2永顺车祸已致11死 组团旅行社被令停业
  3. 3长沙楼市3个月降23万元
  4. 4公共场所空调抽检大部分不合格
  5. 5吃垃圾长出的牛肉销往长沙市场
  6. 6长沙无名粉店用工业盐
  7. 7小偷盗走计价器留条要赎金
  8. 8株洲美团连夜撤站
  9. 9长沙破获冒充警察抢劫系列案
  10. 10男子急着结婚被“新娘”骗钱

专题-访谈更多>>

【专题】衡阳霞流冲煤矿矿难

10月29日18时10分许,衡阳市衡山县长江镇霞流冲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详情]

热点视频更多>>

图说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