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关键在重建医患信任
省社会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方向新认为,只有严格执法与良性医疗纠纷化解机制两手都硬起来,才能重建医患信任,让患者选择以理性方式维护自身权利,根治医闹。
首先,院方应成立一批职业队伍,从病人住进医院那一刻起,对病人给予细致关怀。每日病情、手术风险都让患者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让病人安心。
其次,建立第三方调解机制。发生医疗事故后,一旦家属与医院沟通不到位,双方之间互相不信任,需要第三方机构介入调解。而这种整合了律师队伍、义工团队的机制需要政府部门大力推动。
方向新认为,院方在治疗过程中,应做好相关风险告知工作,提前建立纠纷隐患排查机制,对可能产生医疗纠纷的医例,设立专门部门做好解释、回访、跟进工作,邀请第三方及时介入,必要时先行赔偿。
案例
“医闹”屡发,医生很受伤
●2011年5月,江西上饶市人民医院,一名15岁患者因病抢救无效死亡。患者之父纠集近百人封堵医院大门,围攻门诊部、医院办公室、住院部。
●2012年3月29日,广东省电白县一名1岁多男童疑因重型手足口病,经抢救无效死亡。家属以医生诊断不准确为由,组织几十人到电白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闹事,驱赶医生和病人,打砸办公设备。
●2013年10月17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一名患者因病重转至该院重症监护室,后因抢救无效死亡。患者家属闯进重症监护室打砸。
记者手记
要打击,要对策,更要反思
为应对时有发生的医闹事件,有些医院呼吁派出所进驻医院;有些医院组成“护院队”;有些医生戴“钢盔”、穿“防弹衣”上班……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又略感心酸。
“职业医闹”的存在,让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很可能将本可以冷静解决的医疗纠纷打上死结,甚至推向暴力的深渊。
但我们在坚决打击的同时更要反思,正是医生与患者的相互不信任,让职业医闹有孔可入。
患者何以宁愿依靠医闹而摒弃法律途径来维权?如果事先知情;如果倾诉途径畅通;如果有公平的第三方介入,让真正受伤害的患者或家属及时得到赔付,那么,这场“战争”或许不会发生。 (三湘都市报 记者 张浩 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