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长沙2月9日电 (记者吕明军、侯琳良)城市建设发展,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如何让人一眼记住并心向往之?如何彰显城市内涵和品质?面对这个话题,长沙既显兴奋,又透着底气。
为何?答曰:天时,地利,人和。
长沙因山而灵,因水而秀,因洲而名。岳麓山,湘江水,橘子洲,勾勒出了长沙“山水洲城”一体化的城市风貌,放眼全国,独一无二,优势显著。
天时、地利之外,关键在人和。 “让城市风貌更有特色、让城市环境更加秀美、让城市管理更加有序、让城市文化更有品质、让城市生活更加舒适。”为实现这个目标,长沙市历届领导班子不懈努力,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抓到底。
2008年,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龙头,长沙接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的“国家使命”。6年过去,长沙的“两型”名片越擦越亮。
2013年9月,湖南省给长沙划出最新定位:在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无论是“两型使命”,还是“六个走在前列”,都对长沙城市发展的走向及品质提升,提出了硬要求和高标准。“山水洲城,诗意栖居”,这句深入人心的口号,寄托着700万长沙民众的热烈期待。
面对“软件”设施提升不够、“里子”建设不到位等城市发展难题,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认为,品质长沙建设必须坚持人本化理念、体现个性化特色、坚持两型化导向。
人本化理念,说的是以人为本,把百姓利益放在首位;个性化特色,是要保护好勾连古今的历史记忆,留住人文之美;两型化导向,体现为尊重自然,和谐相处。
长沙市自2009年开始推进社区公园建设工程,截至2013年底,各类街头游园、社区公园有近130个,“市民出门300米就能见绿”。
趁天时,凭地利,倚人和,“山水洲城”用品质书写“诗意栖居”,长沙又一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