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框架逐步形成
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巡视工作的制度框架逐步形成,巡视领域不断拓展,监督力度不断加大。陈良宇、侯伍杰等一些高级领导干部腐败案发,最初的线索来源都与巡视工作有关。
2013年,中央巡视工作开始发力。2013年6月,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巡视工作2013~2017年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对巡视工作作出部署,决定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对于2014年的巡视工作,中央纪委网站文章称:“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巡视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按照中央要求,新一轮巡视工作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作为主要任务,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巡视对象,突出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很赞成巡视制度,他认为,中央巡视组对地方的巡视周期2~3年比较合适,不过他也担心,一旦巡视成为惯例后,地方可能会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为巡视工作制造障碍,或者人为掩盖一些矛盾和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政治学教授梁木生则对本报记者说,巡视组选择去哪个地方巡视,本身也有讲究,恐怕相关线索早已为中纪委掌握,巡视只是让调查确认更加顺理成章。在他看来,巡视的效果固然明显,但还是需要一种长效治理,不仅要在反腐技术上加以完善,更要在制度层面筑成反腐的笼子。
浦兴祖也强调,中巡组只是反腐方式的一种,虽然效果明显,但毕竟独木难支,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也需要与“自下而上”的方式相结合,“现在网络渠道发达,去年网民公开举报的反腐成效也不错,这说明中央的反腐举措需要和公众的反腐力量互相配合,这样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
(原标题:中央巡视组晒成绩单:半年打了“六只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