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美食|时尚|旅游|汽车|同城|惠购|站点导航|世界杯

|邮箱|注册

新浪湖南

新浪湖南> 健康>茶禅养生>正文

蔡镇楚:茶禅文化与夹山禅茶(3)

来源:新浪湖南2015年12月1日【评论0条】字号:T|T

  禅家平日注重“茶禅一味”,或对花微笑,感悟禅门真谛;或饮茶洗心,涤尽人世尘垢。这是禅门释家和文人骚客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审美情趣。

  从审美的角度来考察,“茶禅一味”具有三个明显的文化规定性:

  一是茶之清淡自然与禅之正法眼藏的完美统一。茶修禅修,本性自然;机缘弥勒,佛光离合,具有天然的契合点。无论是茶人修炼,还是寺院禅,或者是居士禅,而或是无字禅还是文字禅,其茶禅一味是由于茶与禅自身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茶禅一味,将中国茶文化义蕴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美学层次上,是茶的流韵,禅的机缘,是人生的体悟,凡尘的洗涤,是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茶禅之美,在于“一味”,在于共同的审美趣味,在于茶与禅所共同追求的宁静澹泊之美,如山寺之肃穆,田园之宁静,如秋菊之淡雅,修竹之疏影,如月色之柔美,白云之飘逸,如钟鼎之古朴,翰墨之流香,如诗文之雅致,词赋之流丽。

  二是茶禅一味源于佛教禅宗之无字禅与文字禅的完美结合。禅宗的传播,原先属于无字禅,所谓“不立文字,口耳相传”,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都是强调禅宗不同流派的传经弘法,全赖佛教僧徒之口耳相传,无字禅大行其道。六祖《坛经》亦然。若无文字禅的崛起,禅院茶寮,只是佛徒喝茶之所;茶亦是佛徒喝茶祛除睡魔的饮料而已,不可能提升到茶禅文化的层面。唯有圆悟克勤《碧岩录》和惠洪《石门文字禅》,才使禅宗过渡到文字禅。这种由无字禅向文字禅的转变,方使《碧岩录》成为“宗门第一书”,以“茶禅一味”为核心的茶禅论,才能够得以成立。如果不能恪守“茶禅论”这一大学说,一味强调禅茶这一物质载体,或者将“茶禅一味”改成“禅茶一味”,势必阉割这一学说的文化灵魂,摈弃其赖以确立的历史根基,使历史积淀而认定的“茶禅祖庭”,变得是是而非,争论不休。

  三是茶禅一味出自于“悟”。禅道在于悟,茶道亦在于悟。“悟”是茶禅一味的核心。正如严羽《沧浪诗话》所说“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一样。品茶讲究心境,注重文化氛围;参禅要求心灵平和宁静,万念俱灭。无论僧侣或文人,其茶禅之心与茶禅之境,皆以平和诚笃为共同的文化心态与审美特征.。茶禅境界,是一种人生境界,也是一种艺术境界。品茶也好,参禅也好,都是一种修行方式,人生才是其千古不变的永恒主题。人生茶修与禅修的统一性,来源于习近平所概括的七个字:“品茶品味品人生”。唐宋时期,僧社兴盛于寺院,有所谓“法社”、“莲社”、“净社”、“香火社”等等。僧社的创建,目的在于加强诗僧、茶僧、棋僧、饭僧与文人士大夫的交往。故僧社的主要活动,在于品茶、赋诗、下棋等游艺之类,不在乎佛事。

  唐人牟融《游报恩寺》诗云:

  山房寂寂筚门开,此日相期社友来。

  雅兴共寻方外乐,新诗争羡郢中才。

  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醉后不知明月上,狂歌直到夜深回。

  此诗描写寺院僧社活动的种种乐趣,品茶饮酒,唱和赋诗,狂歌醉吟,明月竹影,社友雅兴,乐不思归。“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这就是唐人所追求的一种茶禅境界。

  五、茶禅渊源

  “茶禅一味”四字真诀的渊源所自,有人说是出于赵州和尚“喫茶去”的禅林法语,有人说是出于宋代圆悟禅师为前来参禅的日本弟子所题赠的手书,有人说是出自日本茶道之祖珠光和尚由茶开悟的故事。众说纷纭,已经成为中国茶文化史的一桩历史公案。

  面对着这一禅门公案,我们有必要从茶文化、茶美学的层面上做如下探讨:

  其一,“茶禅一味”之说,乃是禅门僧侣饮茶之习与文人以茶参禅的产物。

  唐宋寺院僧侣,以茶斋戒,以茶参禅,已成风尚。释皎然与陆羽为忘年至交,重阳佳节,皎然与陆羽饮茶,遂赋《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一首: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此诗咏赞饮茶,诗题即点明时间、人物、事由。这简短的20个字,以重阳,僧院,东篱,菊黄,茶香,抒写茶人与俗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这既是对现实人生的鄙视,也是对山僧雅士饮茶之习的赞叹。

  唐宋寺院僧侣饮茶,以敲鼓为号,召集僧侣,谓之“茶鼓”;僧寺茶室,谓之“茶寮”;僧寺用以研茶的瓢,谓之“茶僧”。宋初林逋《西湖春日》诗云:“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林和靖集》二)陈造《县西》诗云:“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宋诗钞·江湖长翁诗钞》)寺院定期作斋会,富户以茶汤助缘,供应斋会者,称为“茶汤会”。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十九《社会》载:“更有城东城北善友道者,建茶汤会,遇诸山寺院建会设斋,又圣诞日,助缘设茶汤供众。”这是一种民间的慈善行为,以“茶汤助缘”,在于积善友道,佛缘广积。

  茶禅一味,在于“悟”,因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禅心,心心相印,因而达到一种最高的涅槃境界。元代了庵清欲禅师《痴绝翁所赓白云端祖山居偈忠藏主求和》诗云: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闲居无事”,心态平和,一炷清香,安然入睡,梦醒品茶,身心如洗,行看流水,坐看行云。一派恬淡清净的茶禅境界,一种古雅澹泊的审美情趣。              

  茶禅入寺,茶禅入诗,茶禅入词,茶禅入文,茶禅进入生命肌理,茶禅进入中国文人士大夫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

  茶在饮,禅在参,参禅如品茶,品茶可参禅,茶禅一味所寄托的正是一种古雅澹泊、宁静自然的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

  这种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在以“弘丽”为审美情趣的唐代社会,一般滋生于看破红尘、心态平和、澹泊明志的文人士大夫群体之中,其中多隐逸者、参禅者、失意者、崇道者、功成身退者;而在赵宋时代,整个社会崇尚“雅致”,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是一种风流儒雅的君子风度、一种古雅澹泊的审美情趣,因而茶禅之习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其二,茶禅盛于南方,“茶禅一味”的境界,惟有在茶禅特盛的南方才可能比较完美地体悟之。这是中国茶文化与禅宗文化地域化的必然结果。

  受地域自然环境影响,中国茶盛产于南方,北方不产茶,北方人的饮茶之习,是随着南方茶叶之北传而形成的。当饮茶之风席卷大江南北佛教寺院的时候,佛教中国化的禅宗亦已定型。从中唐开始,中国茶文化与中国禅宗文化几乎是同步发展的,形成了唐宋时代极为深邃而又壮阔的“茶禅一味”的南方地域文化境域。没有南方特产的茶叶,何有独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没有中国茶文化与繁荣昌盛的南宗禅学,何有意境高远的“茶禅一味”?

  人们常说“茶禅一味”出于“赵州茶”,我们并不排斥赵州禅师“喫茶去”之说,它确实是禅门脍炙人口的一段公案。

  赵州临济宗,是禅宗南宗的北传,因义玄和尚创立于镇州临济院而得名,属于南岳怀让一系。赵州和尚“喫茶去”的禅机法语,最早出自于《祖堂集》。其中卷第十八载:

  一僧问赵州从谂禅师佛法大义,禅师反问僧云:“还曾到这里摩?”

  僧云:“曾到这里。”

  师云:“喫茶去。”

  师云:“还曾到这里摩?”

  对曰:“不曾到这里。”

  师云:“喫茶去。”

  又问僧:“还曾到这里摩?”

  对云:“和尚问作什摩?”

  师云:“喫茶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更多>>

更多>>微博推荐

新浪首页|新浪湖南|新闻|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微吧|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湖南简介|广告服务|商务合作|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产品答疑|网上举报中心|互联网辟谣平台|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