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是兴凯湖独有的物产,也是一种罕见而珍稀的鱼类,白鱼在清代时跻身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列,而用它做成的名菜“赛蟹肉”,据说就得名于乾隆皇帝宠臣和珅;海东青是兴凯湖的灵魂,千百年来,兴凯湖畔的渔猎民族——肃慎、靺鞨、女真世代驯养海东青,而这种捕猎天鹅、凌厉无比的猛禽往往也是中原王朝垂涎的“贡品”,在无休止的索取中,海东青成为王朝覆灭的起点;兴凯湖梅花鹿原本不是本地的物产,它们的祖辈“乌苏里梅花鹿”来自前苏联,血统高贵,堪称苏联“国宝”之一。上世纪50年代,兴凯湖农场开始引进乌苏里梅花鹿,经过数十年的选育培养,逐渐进化成为一个崭新的物种。
兴凯湖白鱼:由名菜“赛蟹肉”说起
中国有四大淡水名鱼,分别是黄河鲤鱼、松江鲈鱼、松花江鲑鱼和兴凯湖白鱼。其中黄河鲤鱼成名最早,商周时期的文献中就留有记载;松江鲈鱼出自苏州太湖水系,捕捞食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松花江鲑鱼又叫“大马哈鱼”,唐代东北地区的靺鞨国曾将它作为贡品敬献给太宗皇帝。
与上面3种鱼类相比,兴凯湖白鱼的成名要晚得多,直到清朝初年,兴凯湖白鱼才经“打牲乌拉衙门”之手进贡皇家。随后的一两百年间,凭着自身的美味,兴凯湖白鱼逐渐声名鹊起,跻身“四大名鱼”之列。当年清代宗室贵族举办宴席,这道兴凯湖白鱼无论如何是少不了的,直到现在,还有烹饪方法随清宫文献一起流传了下来。
最著名的一种叫做“赛蟹肉”,做法就是将白鱼剖开清蒸,出锅后去骨刺、阴干两天,白鱼鱼肉就慢慢变成丝状,洁白细腻,品质极佳。食用时再入锅蒸上片刻,用醋、酱油、蒜末、香油调为佐汁,蘸着食用,别有一种风味,让人不忍释筷。据说,“赛蟹肉”的名称是由乾隆朝权臣和珅所取,当时和珅极得宠幸,专贡皇家的兴凯湖白鱼他也能偷分一份——甚至比乾隆皇帝饭桌上的鱼还好。嘉庆朝时和珅倒台,罪名之一就有这“擅专贡品”。
兴凯湖白鱼独产于黑龙江兴凯湖水域,虽说迁移到别的地方也能存活繁衍,但质量就要差得多了,从清末到民国,东北地区都有人工移养白鱼的尝试,结果都不理想,最终只得作罢。而白鱼之所以名贵,则是占了兴凯湖“地利”、“天时”的原因——兴凯湖水质清洁,没有任何污染,这是“地利”;兴凯湖冬季寒冷,白鱼越冬前早早地就要储备能量,因此冬捕的鱼脂肥味美,占了天时因素;又因为白鱼每年的生长季节相对较短,成长过程就比较长,肉质更加结实。集这些条件于一身,兴凯湖白鱼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就绝非浪得虚名了。
白鱼的捕捞方法有两种,一是冬捕——冬天,渔民趁兴凯湖封冻之际在湖面开凿冰眼,憋在冰下许久的鱼群纷纷凑到冰眼处呼吸,此时下钩垂钓必有收获,但由于冬季兴凯湖上气候恶劣、温度极低,所以冬捕的范围很小,仅限于靠近湖岸的地方;二是春季开湖后驾船围网捕捞。围网捕捞很挑时机,非要等到每年四月底、五月初湖冰融化、湖面破开之后才能进行。此时渔民随船出湖,撒开大网,运气好时一趟就能拉回上千斤鲜鱼。
兴凯湖中捕到的白鱼重量多在5到10斤之间,不过偶尔也有几十斤重的大鱼出现。越往湖面东部的中俄国界线靠近,白鱼重量往往就越大,近年来渔民们纷纷在船上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这样既能捕到大鱼又不担心会误闯国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