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 46天,湘江汛期前要完成抢救
古城墙记录着长沙这座城市曾经的繁华与战乱。考古发掘和保护方案的论证过程,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它最宽限的时间节点是4月1日,而这个节点越来越近,离现在只有46天。
近日,长沙市文物局长曹凛接到了长沙市防汛指挥部来函:湘江汛期临近,4月1日前,古城墙及其周边区域不利于防洪的设施都要整改到位。而这个古城墙的原址基 坑,离湘江仅150米,古城墙底下15米为松散填土和强透水的沙砾层,汛期来时,随时可能导致管涌,是此次防汛中的重点整改对象。往年汛期,此区域曾多次 出现险情,存在巨大的防汛隐患。
古城墙遗址基岩埋深15米左右,基岩面标高与湘江河床标高相近。该区域地质结构复杂,地下水与湘江水互为补给,联系密切,江水对地下水的回流补充作用明显,且上层滞水与孔隙水间缺乏稳定的隔水层。
“时间紧迫,”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很焦虑,他算了一下,“只剩下46天,这46天里,要完成后续的考古工作,要确定保护方案,上报国家文物保护局,还要在方案敲定后,对古城墙进行拆分,进行实验室技术处理……”
46天,如果不能完成这些工作,这段古城墙也许将面临灭顶之灾。不仅如此,一个城市的防汛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经过多次多方专家论证,目前长沙市政府和文物部门已形成相关方案,正在上报省文物局,省文物局正在抓紧上报国家文物局,以便跑赢这生死存亡的46天。
因临近汛期,古城墙的保护尤显紧迫。长沙市委市政府、市文物局已将相关方案报省文物局,省文物局将报国家文物局,这个过程,也将是一个奔跑的过程。至截稿时,记者获悉,15日一早,长沙市文物局局长曹凛和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将带着情况和方案飞赴北京,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古城墙保护情况。
分享到:
2月13日15时许,怀化通道独坡乡新丰村、骆团村发生严重火灾,500余人受灾[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