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也是会散的
十二年前的冬天,受远方“网友”黄章晋的举荐,湖南娄底23岁的青年唐岩到北京,成为一个评论编辑。这之前,他在四川一所理工大学学建筑。毕业后,在一个建筑工地做工程监理三年,又在亲戚家的礼品公司做了一阵推销员。
当时唐岩对北京的直接想象来自由王朔的小说改编的电影《顽主》,来自“三T公司”。所以一到北京,他就盼着吃一顿“老莫”。但当时,他全部家当是:一卷铺盖、两千块钱,外加一个姑娘。“我们当时还为买不买10块钱的栗子争吵,”所以唐岩吃“老莫”这个心愿,拖了好几年才完成。
唐岩与黄章晋之间的友谊要追溯到唐岩读大学时。当时在外省一家银行工作的黄章晋,因为喜欢湖南娄底的一个姑娘,所以进入了娄底一个叫“神童湾”的聊天室。
这是一个总人数不过百人,也就二三十个人在写东西的聊天室。里边充斥着各种文青,包括作协的工作人员。黄章晋在里面注意到一个挂着怪咖博士头像的id,签名是“谁不出来我就打死谁”——极具侵略性。
在一堆酸文中间,这个人的小说显得嚣张、跋扈,而且擅长刨坑——内容常是一个品行不端的厂矿子弟和一个姑娘,在隐隐开始发展出好感时,就戛然而止。有些类似残酷青春的那种笔调。偶尔,唐岩也发些评论,譬如从余杰的文章里挑硬伤和逻辑错误。
黄章晋觉得,在一个四处是恨不得挂上白围巾才够抒情的文艺范儿中间,这个人清晰、质朴、粗率、力量感好。于是就留下了联系方式。
2002年,原中青在线的李方,受命筹备网易北京站,他让黄章晋推荐人选。黄章晋于是想起了唐岩,他这样介绍唐:特别有锐气,灵敏,好学。
很快,黄章晋也发现了唐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精力异常旺盛。在唐岩之前,黄章晋几乎没遇到过熬夜可以胜过自己的人。因为非科班出身,唐岩没有常规的写作套路的限制,没有八股气。他对读者的痛点拿捏也非常准确——有网易的同事至今仍感叹他起标题的能力——简单的增删有时会带来流量的变化。
当唐岩还是网易新闻中心评论频道的编辑时,其上司李勇就和之前的总编辑李学凌以及搭档方三文一样,注意到了他。在李勇看来:唐岩抓关键的能力很强,在边界模糊、快速变化的互联网行业,这点尤其宝贵。他很少迷失在纷繁头绪中,总是知道要做什么。而且有气度,敢于不做无用功。——这使得他更能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李勇说,唐岩做事情牢牢抓主干的工作方式,在分不那么清楚的人看来,会觉得有失偏颇,不够周全,所以任用时,也会有非议。但他清楚的是,在艰苦复杂的战役里,唐岩是能让他睡得着觉的那一个。
在网易工作的八年,唐岩赶上了大浪淘沙般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时期,并借助网络建立起了自己的思维和知识体系。
2010年3月,网易副总编方三文离职创业。这给在网易呆了八年,一度认为可以做到退休的唐岩带来了冲击:原来宴席是要散的。
第二年3月,唐岩提出离职。结果在去西班牙出差时,他却获知自己被升为总编辑。唐岩理解的总编生活就是:中午上班,秘书把房间打开,茶泡上,开启空调,然后就是盖章,开会——有什么意思?
“我只对具体做事情有兴趣,至于后边的管理,毫无兴致。”所以又停留五个月后,唐岩最终选择了离开。